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3版:人文·文娱
3  4  
PDF 版
· 张曼玉有名无影
· 我们的民乐

变“洋”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5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欧洲人为什么不来录音了?
我们的民乐

变“洋”了

  本报讯 “欧洲的不少电台,以前经常派人来中国,为那些上了年纪的中国民间音乐家录音。可是,现在中欧交流渠道比几十年前通畅多了,他们却不太来了。”

  旅居瑞士的国际琵琶演奏家俞玲玲这几天回到了老家杭州。她将与瑞士对话室内乐团在杭州大剧院举行音乐会。昨天,俞玲玲透露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

  自从1998年进入瑞士洛桑音乐学院,俞玲玲在欧洲已经11个年头了。欧洲人对于全世界原生态的民间音乐的热衷,以及强烈的保护意识与责任感,让她吃惊。“法国国家电台、德国巴伐利亚电台自己就建有博物馆,经常到世界各地去录下当地民间艺人演奏的传统音乐,然后把资料拿回来保存起来。”

  俞玲玲告诉记者,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欧洲人不时来中国为上了年纪的大师录音,包括林石城、陈泽民等。近年来几乎不来录了。“这是因为,我们的民乐这些年越来越洋化,大量借鉴西洋音乐的很多手法,却不知不觉地把独特的韵味削弱了。另一方面,现在民乐界特别流行通俗欢乐的曲子,有深度、有韵味的曲子却越来越难听得到。”

  俞玲玲表示,明年9月她将陪同她的恩师、琵琶大师刘德海教授,到瑞士、法国各地巡演,并进行录音。“刘老今年73岁了,《瀛洲古调》、《霸王卸甲》等经典曲在国内可能只有他一个人在弹了。”    本报记者 屠晨昕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娱 D0003 我们的民乐

变“洋”了
2009-5-22 48257178002CE175482575BD002CE336[A1-屠晨昕≈B1-屠晨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