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旺,国家甲型H1N1流感防控临床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心主任。自1979年跨入医生行列,李兴旺接触的都是传染病患者。六年前,他是医院第一个进入非典病房的主治医生;如今,在成都发现第一例“甲流”患者后,他又是作为临床专家第一时间赶至当地指导治疗。他淡然地说:“这一切,我只是在担当起一个医生的职责而已。”
5月22日,北京首例“甲流”患者康复出院;同日下午,又有两例疑似病例确诊。疫情仿佛在平静中升级。本报记者在地坛医院见到了主治医生李兴旺,提及“甲流”,他乐观、从容,“该来的总会来的,‘甲流’可防可控可治,公众没必要恐慌,更没必要去抢购口罩、中药等等。”
面对“甲流”,
公众无需恐慌
北京地坛医院——中国医疗设施最先进的传染病医院之一。6年前,它曾经是“非典”风暴的中心。2008年9月,医院搬迁到机场高速边的新址,缩短了从机场到医院之间的距离,正好适合防治输入型传染病。今年的4月28日,这里正式成为收治“甲流”的定点医院。
5月22日中午12点30分,记者站在了地坛医院门口。没有预想中的异常戒备,也没想象中的可怕气氛,院内很安静,进出的人也鲜见戴口罩的。只是到了住院部门口,被保安拦截下并询问去处时,才感觉出一丝异样。在与李兴旺医生确认过后,保安才将记者通过工作人员电梯送至5楼。
在科主任办公室,记者见到了李兴旺医生。他刚换下工作服,在电脑前浏览关于疫情的信息。得知记者刚从中国疾控中心过来,他笑道:“他们那里主要与病毒打交道,主抓研究;而我这里是与患者打交道,主攻临床。”
话题很自然地转向了当前“甲流”疫情,“‘甲流’是可防可控可治的,这已经是很多国内专家达成的共识的,所以公众无需恐慌。我个人很反对,在还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就开始抢购口罩,就开始吃药预防。”李兴旺首先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但可防并不是说我们就能将病毒完全排除国门之外,病毒是传播的,随着人员的流动也自然会迁移,所以我国也陆续出现了几例输入性病例,但是因为防控措施的得当,目前并没出现大面积暴发趋势。即使到时真会出现疫情扩散,公众还是没必要像SARS时那么紧张,因为甲流是可以治疗的,而且没什么后遗症。国内几例患者相继康复出院,就说明了病毒没有多么可怕,但若病毒发生变异,情况就要另当别论。”李兴旺随后解释。
“SARS”之历,
让我们变得从容
在谈“非”色变的2003年,作为地坛医院的医生,李兴旺与同事们经历了一次重大传染病的洗礼。那段时间,他很少回家,一直奋战在第一线。当记者对他这段经历表示钦佩之际,李兴旺却表示:
“其实,当时也不是一定要天天24小时守在医院,也不是我不想回家,而是当时整个社会的那种恐惧心理,让我不敢回去。周围人都知道我是地坛医院的,是进过‘非典’病房的,对我的态度是害怕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选择了与家人分开,一直呆在医院。虽然这也算是当时工作的需要,但这从侧面恰恰反映出我们国家当时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不够健全,整个社会都慌了,但今年面对疫情,就没出现这种情况。这说明我们国家的应急机制在不断完善中,我们的公众在不断成熟中,面对疫情,我们开始从容。”
李兴旺介绍,“非典”时,面对患者及其家属时,他不仅是个主治医生同时还得兼为心理医生,反复做思想工作,有时搞得自己也很茫然。而今年,虽然也是奋战在疫情第一线,可是患者的轻松及理解心理,让他得以更从容地去担当患者的“守卫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