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摔跤,旁人绕道。有人说世风日下了。有人说,不是不想扶,而是不敢扶,怕成了彭宇第二。2006年,南京老太徐寿兰赶公交时跌倒,市民彭宇将她扶起就医。事后法院认定“彭宇与徐老太相撞可能性较大,应赔偿徐寿兰40%治疗费”。
5月20日,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小点点”又赶上了这等晦事。校门口,一位妇女被一骑自行车的人刮倒,小点点上前搀扶,妇女一口咬定是小点点撞的,还有旁边的同伴帮腔,提出赔偿。要不是小点点为证清白发帖找到证人,不然遭遇赔偿妇女、校方究责,麻烦大了。
做好事引来一身麻烦,哪怕十次遇上一次,也伤人心。见跌不扶,往往是一念之际,伸手之间。但很多人选择了绕道。他们想:别人的教训,就是我的教训。
所以,在这条新闻的后面,很多人“指责”小点点不长记性,没能记住前车之鉴。见跌不扶,已经成为许多人以恶制恶的报复性反叛心理。他们说,如果是我,转身走人,丝毫不会有半点良心不安。
用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报复另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这种心态,令人惊出一身冷汗。
日下的世风究竟是谁的责任?将道德的责任全部推到见跌不扶的袖手旁观者身上,无疑是轻率的;将怨气一古脑发泄到极个别的索赔路人身上,也有些极端。前不久,同样在南京,一位摔倒在地的老人当众大呼:是我自己摔倒的。一旁的人才放心去搀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已经将原本善良的道德心灵,生生地扭曲了。
路人跌倒,情况不妙。一句“不是不想扶,而是不敢扶”,难道问题真的出在倒地索赔的路人身上?我看不是。现实生活中,除了职业“碰瓷”讹钱的极个别人,许多倒地者逮住扶他的相助者索赔,要么是情急之下误判了好心人,要么担心摔伤了医疗费用成问题,拉到一个算一个,找人买单。当道德之争上升到法律之争的时候,一纸不公的判决书,往往改变一个社会的道德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很多人心目中的以恶制恶,其实报复的目标已经不是倒在地上的某位路人,而是对法律不公的无情反叛。
南京理工大学的小点点,最终没有选择走法律途径,或许是怕真成了彭宇第二。但这个社会,真的需要一次同类案例的法律涤荡,好让人们真正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善,什么才是真正的恶。
路人摔跤,旁人绕道。这实在不是一桩茶余饭后拿来说笑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