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当11岁的贵州小学生王雄和他的4名同学看到杭州曲院风荷里的仿古游船、荷叶、远处湖面上的白天鹅时,兴奋地跳啊、笑啊。这是他们第一次走出贵州大山,走出苗寨,看到山外的世界。这一切源于两年前浙江传媒学院一群大学生的支教。
王雄今年11岁了,脸孔黑黑的,眼神倔倔的,说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他是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坪箐小学六年级学生。
2007年7月,正在读大二的浙江传媒学院的周小榆、林浩等几位同学决定去贵州支教,选择了偏远的坪箐小学。全校90多个学生只有4名老师。因为缺老师,读完一年级的同学只能在家空等一年。大多数孩子从来没走出过苗寨,最远就是到过乡里,在他们眼里,大山外面还是大山。
“有的孩子3岁就跟着父母放牛了。”林浩想起两年前的支教生活还是直摇头。“不过他们确实很努力,每次上课,他们都争着坐在前排。”那个时候他们就约定,要想办法让这群可爱的孩子到大山外来看看。
经过多次联系,前天这5名苗寨的孩子终于来到了杭州。一切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是这么新鲜,他们第一次看到了西湖、看到了大学、看到了大城市。
本报记者 逯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