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看孩子隐私
影响其身心成长
据了解,父母偷看孩子短信引发矛盾,已成为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新问题,如同偷看孩子日记一样,偷看孩子短信的父母,大都也用心良苦,想借此监管教育小孩,殊不知这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如果湖北这部新地方法规通过实施,那将意味着,即便是家长,没征得孩子同意也不能私查孩子的短信,否则,家长行为将属“违法行为”。
“孩子的短信凭什么看不得?孩子那么小,我不帮她把关,她早恋、误入歧途、被骗,怎么办?”当记者采访“偷看短信可能属违法”时,武汉汉口球场街林先生如此说,很多家长表示了同样的看法。
教育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严正受访时说,监护人有责任、义务保护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但偷看、监控就不应该了。
“这已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极易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用心良苦却帮了倒忙。”严正说,处于发育期的孩子发短信而不打电话,记日记而不说出去,说明他(她)不想让家长知道,家长应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而不是强行要看或偷看。
严正说,正确方法是主动与孩子平等交流、沟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也要注重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潜移默化,引导他们的行为规范。
未成年人被侵权
需靠立法纠正
为何要制定《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草案)》?湖北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冶陶透露,随着社会发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在职教师对本校学生进行有偿家教、办培优班;留守儿童急需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和保护;网吧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和危害等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予以规范。
草案还针对教师、家长体罚侮辱未成年人、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剪彩等活动、在职教师开办课外辅导班等问题,对家庭、学校、社会等应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作了详尽规定。
湖北省未成年人维权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春生说,“未成年人被侵权”出现新情况,是此次立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现在网络已成青少年生活中的一部分,但网络产生的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侵害却是个新问题。”他说,像这种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通过制定新的法规进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