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1版:钱经
3  4  
PDF 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5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三季度将现股指头部
  ■本报特约评论员 陆成渊

  

  IPO,一个已暂停八个月而实际上片刻都没有被市场各参与主体忘记的主题,成为本周股市运行的绝对风向标。

  指数因此经历了大起大落,在电脑屏幕上红绿数字交替闪烁悠忽变换的过程中,各类市场观点也进行着激烈交锋,如同季节转换阶段冷暖气流在高空的猛烈碰撞,其结果就是带来了剧烈变化的气温和风雨雷暴。

  较悲观者认为IPO一旦重启,便和同样注定要推出的创业板一起,极大地改变了市场扩容预期,在这市场本身已积累了较多获利筹码的敏感时刻,肯定是形成了对股指的重大利空打击,市场调整不可避免。

  而较乐观者说辞则截然不同,他们认为IPO是市场恢复融资作用,进而实现股市正常功能发挥和运转的必经途径,由于IPO会带来源源不断的优质企业资源,因此市场的新陈代谢会导致市场活力增强。而且从历史上看,A股市场曾经有过六次IPO暂停,重启之后绝大多数情况下指数都重新运行于上升通道。所以IPO重启对市场是个中长期利好。

  两种观点听起来似乎都颇有道理。其实,欲观察和判断IPO对市场的实质影响,首先应该把它置于A股现行发行制度的框架和背景下进行。

  IPO对于全球各成熟股市而言完全不成为一个问题,原因很简单,这些成熟资本市场的发行是采取注册制而不是审批制或变相审批制。也就是说,只要企业的各项财务报表和信息披露是公开、完整和真实的,那么,它提出上市申请是不会被政府监管部门所阻碍。因此,在成熟市场IPO就真正充当了市场的“自动稳定器”角色,当股指涨高了,市盈率高了,自然就有更多的企业申请上市。而当供应量增加,也就打压了发行价,于是市场的整体市盈率下降,指数也就开始下跌,直到新一轮的均衡自动生成。

  IPO在A股市场之所以成为决策部门用以调控股指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优化过程中的环节,关键不是在于它对市场的扩容作用,而在于A股现行发行制度的核准制而非注册制。

  而发行核准制是A股目前市场实际状况条件下的“次优选择”,它符合“纳什均衡”。在国内目前公司经营环境还受到生产要素并未完全市场化配置约束的前提下,推行全面的发行注册制将造成相当范围的市场估值定价标准体系的紊乱,并且这也是与企业融资主要由银行间接融资占主体的金融市场结构相匹配的。

  既然如此,那么IPO重启就是决策层在对市场承受能力和市场融资功能正常化进行权衡之后作出的理性选择。尤其是政府4万亿投资基本投向是大量基础设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紧缺状态并未有效缓解,而信贷增速又明显放缓的情况下,IPO重启更显时机上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而对于市场而言,资金推动压力和扩容压力同时到来将有效降低股指的泡沫化程度,这一内在需求与创业板推出和大小非解禁高潮即将到来结合在一起,使指数的上升动力逐渐变得枯竭。由于权重股板块的补涨还未最后完成,资金的规模化撤离的到来还需一定时日,但股指在三季度形成全年头部的基本判断,应该是无误的了。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钱经 B0001 三季度将现股指头部 2009-5-28 钱江晚报b00012009-05-28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