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
上海高校一位博士生近日举报称,在中国期刊网上发现硕士论文抄袭事件,抄袭者除了“致谢”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记者调查发现,有重大抄袭嫌疑的胡某论文答辩时不仅顺利通过,而且还在文末郑重地向“指导老师”致谢。
发现:
两篇论文除了致谢外一字不差
5月26日,上海某高校一位博士研究生小唐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举报,他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在中国期刊网上发现一篇比“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还要牛的论文抄袭事件,除了“致谢”不一样外,两篇论文的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内容、注释、参考文献一字不差。
小唐告诉记者,他在做博士论文查资料时偶然搜到了两篇标题都为《试论财经领域的新闻舆论监督》的硕士学位论文,作者分别是华中师范大学的胡春林和广西大学的黄晓慧。胡春林的专业是现当代文学(新闻学方向),指导教师是刘九洲和员怒华,获得学位的年度是2004年;黄晓慧的专业是新闻学,指导教师是曾建雄,获得学位的年度是2003年。
略感好奇的小唐仔细对这两篇论文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除了“‘致谢’不一样,从头至尾完全是‘复制’+‘粘贴’,也太嚣张了吧”。
中国青年报记者从小唐处拿到了两篇论文,经过仔细比较,发现确实如小唐所说。
小唐分析,有两种可能:从时间上看,最大的可能是胡春林抄袭了黄晓慧的论文,因为前者比后者晚一年毕业;而另一种可能是两人抄袭了同一篇论文,或者找了同一个“枪手”。
调查:
涉嫌抄袭者硕士论文答辩第二次才通过
记者随即分别致电两位论文作者的导师进行调查。
黄晓慧的导师曾建雄教授在2002年7月就从广西大学调至暨南大学任教,他表示对黄晓慧有印象,“她不属于投机取巧的学生,比较本分”。
曾建雄告诉记者,他调动工作后,还坚持带完了最后一届研究生,黄晓慧就是其中之一。但由于2003年正好遇到SARS流行,因此曾建雄并没有参加黄晓慧的论文答辩,“不过写论文过程中我和她还是有很多交流的,从选题,到拟提纲,到确定内容,都花了一些心思,她找‘枪手’不太可能。”
记者也注意到,在黄晓慧硕士论文的“致谢”部分中提到,她曾经在北京《财经时报》实习,“了解了一个全新的财经报道领域”,“舒展了财经报道的多种思路”,也“奠定了论文基础”。黄晓慧的这篇硕士论文也入选“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的刘九洲教授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则表示,自己并不是胡春林的指导教师,因为当时员怒华老师还没有硕士生指导资格,所以才挂在其名下。
刘九洲告诉记者,此事学院已经知晓,正在处理过程中。“我们要找专家鉴定,也要找他本人谈”。刘九洲说,胡春林是湖北工业学院(现湖北工业大学)的老师,当年参加的是华中师大的研究生学位班,而不是统招的硕士研究生,“一般是自修,通过考试后可以申请学位”。他表示,可以抄袭的地方太多,老师也很难查,“现在有检测系统可能会好一些”。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的员怒华老师则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回忆,胡春林当年在申请学位时第一次没有通过,“实在太差了,基本的学术规范都没有,那一批就他一个被卡”。员怒华告诉记者,学位班的学生一般都是在职人员,工作都很忙,大多是自修。她对胡春林也“丝毫不了解”。她回忆,胡春林在第一次没通过后很痛苦,甚至还喝醉了酒,“但还是必须重新写,重新答辩”。
后来,胡春林交上了第二篇论文,员怒华看后觉得好一些,“最起码基本规范符合了,当时时间也比较匆忙,而一年只有两次答辩机会,过了时间当年就拿不到学位了,我们觉得达到硕士水平了,就让他过了。”员怒华坦言:“我也没想到他会这么做,我们做导师的也有责任,唯一的把关是看看规范上有没有问题。”员怒华告诉记者,现在学校已经取消了学位班,“就是因为有很多问题,太水,太乱”。她透露,学校正在联系胡春林,如果经专家鉴定抄袭事件属实,他的学位肯定会被取消。
有意思的是,胡春林在其硕士论文的“致谢”中表示:“使我受益匪浅的是在论文写作阶段。员怒华老师及时地、耐心地点拔我、指导我。使我充分看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加深了我对‘为师之道’的理解与认识。由于工作原因,因此我与员怒华老师传阅论文和交流感想,只能通过邮寄和打电话的形式,但员老师给予我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她曾多次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的论文进行从头到尾的审阅,不厌其烦地教我如何调整结构,删加内容。对此我心存感激,并因无法报答而深感愧疚,我只能向各位老师们致以诚挚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