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6版:财富
3  4  
PDF 版
· 杭机股份:磨出高铁亿元大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杭机股份:磨出高铁亿元大单
  杭州临安经济开发区。杭机股份有限公司躲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中。

  53岁的姜宁穿着天兰色工作服,穿过车间走道,关注着那台轨道板磨床的组装。他是杭机股份公司董事长。这几天,只要有空,他就会来这里转转。这台6月要交货的磨床是他的“宝贝疙瘩”,也是杭机股份今年利润的主要增长点。

  一台磨床能贡献多少利润?姜宁掰着手指数:现在订单已经签了12台,每台定价在1400~1500万左右。其中京沪高铁3台、(天)津秦(皇岛)高铁2台、宁杭客专2台、沪杭高铁1台……订单总额超过1.5亿元。他盘算了一下,明年全国铁路建设大会战,轨道板磨床的需求量将突破50台,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数控磨床制造企业,拿下半数订单不是奢望。

  本报通讯员 石坚 本报记者 潘浩

  凭真功夫,多切蛋糕

  杭机股份是2008年下半年投入生产的,出生没赶上好时候:全球金融风暴越刮越劲,迅速波及实体产业。国内一些装备制造业同行要么订单缩水,要么调整结构研发新产品,杭机股份初生牛犊般闯出了一番天地。今年5月,吕祖善省长专程来杭机视察,对企业开拓市场颇多肯定。

  杭机董事长姜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风趣地说:国家4万亿的建设盘子就像一个超级大蛋糕,杭机股份要想尽可能多地切到蛋糕,最好连蛋糕屑也不留下。

  可这大蛋糕有多少同行和竞争对手想切啊!你没有绝活,根本就切不动,连门都没有。

  轨道板磨床就是杭机的敲门砖。可是,这门一敲就是三年多。2005年,国家上京津高铁项目,设计时速达到350公里,在国内首屈一指。初次上阵,杭机集团拿出了自己的一套设计方案,结果没得到铁道路认可,输掉了,订单被一家国内上市公司拿走了。

  三年磨一剑。凭借杭机集团的技术底蕴和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的支持,加上成立股份制企业的激励,杭机股份搬迁到临安经济开发区,轨道板磨床研发成功,呱呱落地。姜宁带人到处“跑码头”,找市场,初战告捷,拿下了京沪高铁的4千万大单。

  京沪高铁对专用磨床精度要求之高,令人吃惊。铁路承轨面的加工精度要求在0.1毫米,就跟两三根头发丝那样粗细。全长约318公里的京沪全线有4万块无砟轨道板,因为轨道的走向曲直不同,每一块的承轨面参数都各不相同,也就是说,要输入起码4万组数据才能磨出那么多符合要求的轨道板来。

  那段时间,杭机股份车间彻夜灯火通明,技术工人加班加点到半夜是常有的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京沪高铁大单拿下,江湖从此多了个“腕儿”,此后不到半年时间内,借着4万亿投资项目东风和我省1300公里高速铁路建设的契机,杭机股份一口气又拿了9台磨床订单。

  借外脑,抢占市场先机

  杭机的产品也有外销,多销往巴西、印度等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装备制造强国,他们的市场外人很难闯入。姜宁为首的管理团队有个梦想:把机床卖到欧洲去。

  这梦想一半已经实现了。2006年,杭机集团控股了德国aba公司,也给杭机股份带来新的业务——贴牌生产aba的“SL-800”磨床,并销往德国。

  龙门导轨磨床被称为“机床的母床”,10多年前,杭机集团从德国进口过一台“瓦德里希”。如今,在研发团队的合力攻关下,杭机股份已经生产出了更加精密的龙门导轨磨床。“瓦德里希”无可奈何花落去,在杭机落寞地呆在车间角落里。

  借外脑是杭机股份的“武功秘笈”。产品系列中的立式复合磨床,就是与国外一家研发机构合作的产品杭机股份付出的代价是数百万元的研发费用,获得的是技术跨越式发展和知识产权。眼下,复合磨床获得了上海一家风电企业的高度认同,并希望杭机能够开发磨直径4米轴承的机床。

  结束采访时,姜宁微笑着对记者说:“明年初,留意我们的年报吧,会有不错的表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财富 C0016 杭机股份:磨出高铁亿元大单 2009-6-4 钱江晚报c00162009-06-0400006;钱江晚报c00162009-06-0400005;48257178002CE175482575C5004DAFA4[A1-潘浩≈B1-潘浩];钱江晚报c00162009-06-0400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