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2版:网络·互动
3  4  
PDF 版
· 亲历20多年前杭州造车奋斗史
· 热帖点评
· 浙江首创:大学生开网店算就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则新闻引出网友关于激情岁月的回忆
亲历20多年前杭州造车奋斗史
本报记者 徐俊
  本报记者 徐俊

  

  “杭州人做了几十年的汽车产业梦,终变成现实”、“杭州人做了几十年的小车梦,终于圆了”……近日,首辆杭产汽车下线的消息,让不少杭州人感到骄傲。昨天,网友“怀疑”在本报论坛发帖说,其实早在1985年前后,杭州就生产过汽车,并讲述了一段自己参与汽车研发试验过程的经历。

  山星,萧山的一颗明星

  1983年,当时的萧山县成立了萧山微型汽车制造总厂,后该厂的主要人马调入萧山汽车修理厂,并成立了萧山汽车改装厂,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并开始着手在半爿街(现萧山国泰宾馆东面)征地建新厂。

  边建厂边造车,车型是参考“松花江”微面,封掉了后开门,加高了顶棚。底盘是从哈尔滨伟建厂进的,发动机是“东安”的,另外的外来大部件是一个前脸和驾驶室两边的两扇门。本土制造的主要是除前脸和驾驶室两边的两扇门的其它覆盖件和移门,整车线束,以及底盘、发动机装配、油漆等等。1985年上半年就生产出第一辆原型车。

  当时设计的车型也不少,最初以7座微型面包车和双排微型客货两用车为主,后来又增加了微型邮政专用车、微型环保专用车、微型翻斗车(垃圾装运车)等等,当时的品牌叫“三星”,后更名为“山星”,意为萧山的一颗明星。

  跻身国家生产目录

  懂汽车制造的人应该很清楚,上国家目录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要经过很多环节的检测,其中2.5万公里的破坏性试验是必不可少的。1988年3月,我作为一名电器师,参加了这次破坏性试验。参加这次试验的车辆有两辆,一辆是7座微型面包车,另一辆是双排微型客货两用车。参加人员共有五人:两名驾驶员、一名机械师、一名见习机械师和我这个电器师。

  2万多元的面包车很畅销

  顺利地通过破坏性试验后,我们拿到了生产许可证,开始大张旗鼓地生产了。两万多元的7座微型面包车,当时在市场上很走俏。每次车展回来,都会带回一批客户。客户主要在江浙一带,最远的一辆好像销到了甘肃。最多的客户来自宁波,那时候的宁波火车站广场上,停着好多我们生产的车子,是跑出租的,有时我去宁波搞售后服务,下了火车打招呼都来不及。

  “纯手工”一年生产200多辆

  1989年,我们全年的产量达到204辆。三个电器师负责全车线路和电器的安装。线路是自己做的,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功率大小,用不同平方、不同颜色的线一根一根组合起来,一个一个点焊接起来,一个一个插头焊接上去,完了外面用塑料带包裹起来,安装到车子上。然后安装各类电器,大灯、小灯、尾灯、牌照灯、内部照明灯、雨刮器、仪表台板(包括收放机和各类调节器)等等。

  七八个机械师负责底盘、发动机的安装调试;十多个钣金师,负责覆盖件的制作;还有四个油漆工,负责全车油漆。就这么几个人,一年能捣腾出200辆汽车来,应该够得上是“辉煌”了。

  维持了几年生产后,1992年,汽车改装厂划并给了一家集团公司。汽车不生产了,库存车也成了福利,下发给集团下属企业了。又过几年,厂就倒闭了。

  征集杭州造车记忆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网友“怀疑”。他叫陈群,现在在一家齿轮厂工作。关于帖子里所说的事情,他表示都是亲身经历,但文字资料都已找不到了。不过他跟以前造车的工程师和设计师都一直有联系,对于杭州造车的记忆,他们都有很多话想说。

  你是否也曾经参与了杭州汽车的研发、生产,或者见证了它的诞生。对于杭州的造车记忆,你又有什么话想说?欢迎您登录本报论坛发帖,或拨打本报热线96068,谈谈你的看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网络·互动 D0012 亲历20多年前杭州造车奋斗史 本报记者 徐俊 2009-6-5 48257178002CE175482575CB003F39E9[A1-徐俊≈B1-张伟群];钱江晚报d00122009-06-0500017;钱江晚报d00122009-06-0500018;钱江晚报d00122009-06-0500020;钱江晚报d00122009-06-0500019;钱江晚报d00122009-06-05000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