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杭州新闻
3  4  
PDF 版
· 生烤屁股
· 楼顶那两条“白鲸鱼”
原来是“风光互补”发电机
· 到底是“知行”还是“行知”
· 全球领先的“影视基因”
落户浙报传媒文化产业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行知小学门口的雕塑落款把人搞糊涂了
到底是“知行”还是“行知”
  本报讯 “明明是‘行知小学’,怎么校门口雕像上的落款写的是‘陶知行’呢?”昨天,读者王先生打进钱报热线96068提了这个问题。

  记者找到了位于杭州文二路的行知小学。校门口立着的正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浮雕胸像,底座刻有他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最下面的落款的确就是“陶知行”。

  记者随后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到其中的典故。陶行知(1891-1946)祖籍绍兴县陶堰镇。他刚出生时,身为秀才的父亲为他取名陶文濬。1911年(即20岁时)改名“知行”,1934年7月又正式改名为“行知”。晚年,他还曾改名为陶衡。“衡”,即表现行—知—行的不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在大学期间,陶行知先生热衷于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认为王阳明提出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是改革中国传统教育的一剂良方,遂改名为陶知行。但时隔几年后,陶逐渐发现了王阳明学说的弊端,于是,1927年他又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突出了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1934年7月,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半月刊上发表了题目为《行知行》的文章,具体说明了改名的这一过程,并正式更名为“陶行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先生在1929年题写的。“陶先生当时还没有改名,就叫陶知行,落款用这个名字是尊重客观事实。”2008年,创作行知小学门口雕像的中国美院渠晨明教授,为了这两句题词的落款问题进行过多次商榷,最后决定还是要尊重客观事实,于是落款便写了陶先生当时的名字“知行”。

  (感谢读者王列光提供新闻线索)

  本报通讯员 杨立群

  本报记者 叶玉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 A0002 到底是“知行”还是“行知” 2009-6-8 48257178002CE175482575CE00494875[A1-叶玉跃≈B1-张宇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