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3版:焦点人物
3  4  
PDF 版
· 奥巴马汽车团队:手握生杀大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6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奥巴马汽车团队:手握生杀大权
本报撰述: 本报记者 董立林
  长期以来,汽车业一直被看作是美国强大制造能力的一面旗帜。随着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巨头陆续病倒,整个美国经济都开始发烧。不但行业面临困境,连国民信心都出现动摇。

  今年2月,奥巴马宣布成立一个跨部门的汽车工业特别工作组,以监督指导汽车业重组计划。这一工作组由财长蒂莫西·盖特纳和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劳伦斯·萨默斯牵头,但团队中直接负责与汽车公司谈判,决定汽车业前路的,却是团队中的两名特别顾问史蒂文·拉特纳和罗恩·布鲁姆。此外,作为总统经济政策特别助理的31岁耶鲁高材生布莱恩·迪斯,对于通用破产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手作用。

  拉特纳:曾经的“汽车沙皇”人选

  在奥巴马宣布成立汽车工业特别工作组之前,他的计划是任命一名“汽车沙皇”,来掌控汽车制造商的生杀大权。而奥巴马此前最青睐的人,就是美国著名私募金融家史蒂文·拉特纳。最终由于种种困难,“汽车沙皇”计划难产,但拉特纳还是成为了奥巴马汽车团队中最举足轻重的顾问之一。

  拉特纳于1955年出生在纽约长岛,他的父亲是个画家。拉特纳从布朗大学毕业后,获得的第一份工作是担任《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詹姆斯·雷斯顿的助手。很快,他成为了《纽约时报》的正式记者,并与后来的《纽约时报》发行人阿瑟·苏兹伯格(当时是华盛顿分社记者)成了密友。

  当拉特纳成为公认的商业领域最成功的年轻记者后,他却离开了自己的专业,在1982年转行成为一名投资银行家。他先后在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等投行工作,一直到成为拉扎德兄弟银行的副总裁。凭借其在媒体的人脉和政治关系,拉特纳为拉扎德赚得了数以百万计的利润,却也引发了公司内部的矛盾。

  2000年,拉特纳与其他3名拉扎德高管一同离开公司,创立了四方投资集团,主要面向传媒通信行业客户。包括纽约市长、传媒大亨布隆伯格的个人资产也都交于拉特纳进行投资管理。拉特纳还是民主党的筹款能手,为奥巴马竞选总统出过大力。

  但直到被任命为汽车工业特别工作组高级顾问,拉特纳与汽车业的联系仅仅是他曾在30年前报道过政府对克莱斯勒的贷款援助。而就在他进入奥巴马汽车团队后几周,就推动了通用CEO瓦格纳的下台。

  据报道,在给通用和克莱斯勒第一笔总额价值174亿美元的紧急贷款时,奥巴马曾表示他强烈反对这两大汽车巨头的破产,因为底特律上百家汽车部件供应商将受到严重的打击。正是在拉特纳等人的建议下,政府才决定接受这个赌博。

  拉特纳的助手说,决定通用和克莱斯勒的命运,实际上是一种“投资决策”,这正是拉特纳多年来作为金融家所擅长的。

  不过,拉特纳在进入政府工作小组后,也给奥巴马带来了一些麻烦。4月,拉特纳被曝卷入一起官商勾结的弊案,涉嫌在2004年行贿官员110万美元,为四方集团争取纽约州养老金基金的投资管理权。不过,白宫方面表示对本案早已知情,奥巴马总统也相信拉特纳的清白。白宫发言人吉布斯强调,拉特纳并没有被起诉,未来也不太可能吃上刑事或民事官司。

  布鲁姆:钢铁行业金融奇才

  在奥巴马的汽车团队中,53岁的罗恩·布鲁姆也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布鲁姆曾有过10年投资银行从业经历,他也曾担任过著名投行拉扎德兄弟的副总裁,只不过当他离开那里时,拉特纳才刚刚成为该投行的合伙人。

  布鲁姆在1996年成为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主席的特别助理,同时是顾问团的一员。他被认为是美国钢铁工业长期整合进程的主要设计师之一。他的职责包括处理工会中企业的重组、投资、破产与兼并。

  布鲁姆以其强硬而直来直去的沟通方式而闻名。他为自己办公室电话和手机设置的留言提示很简单:“嗨,我是罗恩,你知道该怎么做。”但他却是个谈判专家,他曾因在数起破产案中建议美国钢铁工人做出重大让步而闻名。在布鲁姆的指导下,USW放弃了工资、就业保障和福利等方面的诉求,为的就是帮助美国钢铁工业复苏。布鲁姆帮助美国钢铁产业渡过了2001年的财政危机。USW主席吉拉德对他的评价是:“布鲁姆是问题解决高手,过去20年,他挽救了50家即将倒闭的公司,他拥有许多经验和学识。”

  布鲁姆总能谈成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工作合同,这些合同简化了工作规章和其他工会条款。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工会领导层同意进行重组的钢铁企业大规模裁员,成千上万的钢铁工人失去了工作;而在另一些情形下,那些保住了工作的钢铁工人不得不在重组后的新公司工作更多年头,这样才能获得享受退休金福利的资格。有时候,为了换取工会方面的让步,布鲁姆曾代表工会会员和企业退休人员与资方谈判员工福利,这些福利会在重组后的钢铁公司扭亏为盈时兑现。

  这些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在汽车行业的重组中也有可能发挥作用。或许这就是奥巴马政府选择布鲁姆参与汽车团队的一大原因。而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的立法总监艾伦·尤瑟也赞美说,布鲁姆是一个非常聪明、有才能的人,在重组方面经验丰富。

  作为拉特纳的拍档,布鲁姆在与汽车制造商的谈判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算是通用破产的直接推手之一。在通用破产后,他与拉特纳还将一直处于繁忙状态,监督政府在通用的大约60%的股份以及在克莱斯勒不足10%的股份。

  迪斯:最年轻的决定性人物

  无论是克莱斯勒重组,还是通用宣布破产保护,美国汽车业一系列剧变的背后都有一个年轻的身影——31岁的耶鲁大学法学院学生布莱恩·迪斯。参与重整美国汽车业任务之前,他连车厂也从没踏足过。但在去年11月大选后,他就开始以总统经济政策特别助理的身分,参与处理美国汽车业危机。

  迪斯曾担任过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主任吉恩斯·珀林的助手,后来进入耶鲁大学攻读法学学位。虽然尚未毕业,但他的朋友不断写信劝他加入民主党的竞选阵营,他选择了为希拉里工作,并很快成为希拉里的主要经济政策幕僚。希拉里落选后,他获邀转投奥巴马阵营。

  拉特纳曾这样形容迪斯:“最初到达白宫和财政部工作时,迪斯十分匆忙,甚至有点儿惊慌。但是现在,他已经成为奥巴马总统联邦经济干预试验中最有影响力的声音之一。”

  迪斯既不同于接受正规训练的经济学家,也不同于商学院的毕业生,他从不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各位专家学者对美国、日本汽车业未来预测的各家之言。迪斯说:“总统对我们的指示是,我们必须基于商业基础提出一套解决方案。”

  迪斯第一次与通用前首席执行官里克·瓦格纳会面时,瓦格纳认为破产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实际上,早在今年初奥巴马就职总统之前,已经有智囊团提出其他建议。不过,迪斯每一次计算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的数据时都会发现:通用和克莱斯勒难以继续生存发展,那些自我复苏的计划不能解决它们的顽疾。而后,在拉特纳和布鲁姆两名顾问的支持下,迪斯有关重组汽车行业的策略终于形成政策,得以推行。

  当许多政府高官在制定关于汽车业的决策时,迪斯的意见常常能结束无休止的争论。一个月前,奥巴马政府内部对是否支持菲亚特与克莱斯勒结盟存在分歧,强烈反对撒手不管让克莱斯勒破产了事的,正是迪斯。他提出一份长篇备忘,指出让克莱斯勒破产,将大增政府的医保成本、失业保险,甚至令地方政府破产,结果给辩论一锤定音。

  【告别通用帝国·终结者】

  科赫:重组通用征程漫漫

  随着美国通用汽车公司6月1日向纽约当地破产法庭正式递交破产保护申请,正式进入破产保护程序,阿尔伯特·科赫作为通用首席重组官被推向前台。科赫此前已和白宫的汽车行业行动小组进行过磋商,接受了这项挑战,帮助通用汽车进行“外科手术”,执行破产保护程序。

  由于美国政府将注资通用300亿美元,通用即将成为美国“国有控股公司”,其破产重组计划也几乎全要按美国政府指挥棒行事。

  目前最有可能的计划是将雪佛兰、凯迪拉克、GMC和别克等优质资产剥离出来成立“新通用”,整个重组过程预计在60天到90天。悍马、庞蒂亚克、萨博、土星4个品牌构成的“老通用”将或关闭或出售,最终走向破产清算。

  今年66岁的科赫对底特律再熟悉不过,早年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职业生涯主要在底特律度过。在过去几年里,他与通用汽车合作了好几次。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还参与了向美国政府出售新通用汽车资产的谈判。在奥巴马宣布任命的一刻,科赫明白,他的职业生涯将“终结”在通用汽车上,这是一个完美的句号,还是失败的感叹号,还留待时间考验。

  科赫在安永工作了14年,一直做到高级合伙人,他在破产重组方面的经验积累也正是在那里开始。现在,科赫已是美国破产研究所的成员,被称为美国破产重组领域的第一人。

  科赫作为AlixPartners咨询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将率领该公司60名员工,在完成“新通用”重组后,踏上处理“老通用”的漫漫征程。

  “老通用”的问题异常棘手,悍马、庞蒂亚克、萨博和土星已经是业界公认的失败品牌,有人预计,科赫处理这部分资产的时间可能是3年,甚至5年。

  现实往往比戏剧更令人大跌眼镜。6月2日,通用汽车公司宣布,公司已就出售其越野品牌悍马事宜与一家潜在收购方达成谅解备忘录。6月3日一早,中国四川一家民营企业腾中重工在官网上确认将收购悍马。

  如果多一些腾中重工这样的买家空降,科赫将省下不少心思,甚至可能保持近10年内每两年重组一家大型公司的速度,在完成人生最大的破产重组以后,赶在退休之前再做一单。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焦点人物 C0003 奥巴马汽车团队:手握生杀大权 本报撰述: 本报记者 董立林 2009-6-8 钱江晚报c00032009-06-0800009;钱江晚报c00032009-06-0800014;钱江晚报c00032009-06-0800012;钱江晚报c00032009-06-0800020;钱江晚报c00032009-06-0800022;钱江晚报c00032009-06-08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