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2版:人文·文娱
3  4  
PDF 版
· 40多年后
杭剧昨天涅槃重生
· 要把良渚看个够
· “萌芽系”倡导“真写”
· 这种情怀
现在的年轻人
不容易理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40多年后
杭剧昨天涅槃重生

  离开杭州人40多年的杭剧,在网络时代又杀回来了。昨晚杭州杭剧团在红星剧院举行成立授牌仪式,并演出杭剧现代戏《妈妈的泪》。43年前,1966年夏天,特殊的时局下,满街贴满大字报,位于元宝街14号的杭剧团也不例外。年轻的杭剧演员章驷群,走出杭剧团大门,准备下班。他没想到,那一天之后接到通知,杭剧团解散,他被调到杭州越剧团去唱越剧老生。拥有“108将”的杭剧团大门被关上,从此远离了杭州人的记忆。

  40多年过去,杭剧已成为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年演员章驷群,已是杭剧传承人代表,昨晚在成立仪式上代表杭剧老艺人发言。也许因为看到杭剧团重新成立太兴奋,他说话气贯全场。

  “杭剧的来头,和杭州人习惯关系毛密切。”章驷群现在成为杭剧的活字典了,“杭州人习惯去灵隐寺这些寺庙烧头香,半夜爬起来去等着,艺人就去唱宣卷,慢慢大家都能唱两句,就流行了。”这个宣卷,还是曲艺形式,有点类似莲花落,一个人说,一个人唱,既唱小姐又唱书生。词句也和莲花落一样通俗,只不过用“杭州闲话”唱,一时风靡全城。

  1957年,第一家国有杭剧团成立,章驷群成为第一批成员,那是他还是个小不点,做随班学员,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唱,比他更老一点的陈谊君,是他师姐,也时常教他。

  1961年,杭剧团改革,请来老一辈艺人,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也有64岁,杭剧团年轻的演员们,5个一组跟着一个老师学唱。这段历史和今天多么相似。

  “学了后我们排过四个折子戏,《双下山》、《断桥》、《昭君出塞》《六月雪》。演出时刚好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在杭州,以前在他印象里杭剧还没有这样漂亮过。” 陈谊君演的杭剧《李慧娘》,也被田汉评价为“与北昆相比,各有所长”。杭剧将两大传统曲牌结合起来,杭州滩簧,继承了南宋宫廷音乐的特色,温婉柔媚;杭曲,激昂慷慨处,比越剧又多一份阳刚。

  但十年浩劫开始后,杭剧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杭剧团从此不复存在。

  今年3月26日,章驷群作为家长代表给小学孩子们开讲座,他问在座的小学生,你们会说杭州话吗?下面整整齐齐答,不会。你们听得懂杭州话吗?大声回答我。陆续有人说听得懂。再问到地地道道正宗姓杭的杭州地方戏杭剧,底下就鸦雀无声了。

  昨天,杭剧团成立了。是杭州滑稽艺术剧院的班底,他们演滑稽戏,也学唱杭剧。怎样让市民重新接受这个地地道道正宗姓杭的地方戏曲,杭剧团也在想法子。有人建议,《阿六头讲新闻》、《我和你说》,好多很火的节目都是用杭州话来说的,那可不可以用杭剧唱新闻呢?方芳演《这一夜,WOMEN说相声》就穿插了很多戏曲段子说新闻,加上电视传播,效果一定不错。也有人建议,经常演呗,到社区去,到想学杭州话的外来务工人员中间去,唱给想听的人听。杭剧团目前打算借助一切大众场合,多亮相,生命力就在多演中创造出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娱 D0002 40多年后
杭剧昨天涅槃重生
2009-6-9 钱江晚报d00022009-06-0900017;钱江晚报d00022009-06-09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