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6版:时评
3  4  
PDF 版
· 人犯迷糊,机器顶罪
· 戎我说两句
· 公安不是你县长的家丁
· 电缆线何以成了夺命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6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人犯迷糊,机器顶罪
■东魁
  甘肃省高招办6月13日公布,由于设备陈旧老化,导致印刷不清晰,提供的答题条件不完整,全省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Ⅱ卷第23题中的3个得分点,除空白卷外,不管答案为何,均按正确答案对待。

  实在是奇闻!严肃万分的高考,竟也会犯低级错误,试卷印刷不清,条件不完整,岂非开了天大的玩笑?然而,甘肃高招办居然将问题归咎于设备老化,更成了笑话中的大笑话。

  不清楚高考试卷印刷的流程究竟是如何设置,涉及多少关口,有多少人为其把关。但不难想象,最起码要比印教材更严格,要经过更多的层层把关、层层校对,绝不能允许出现一丁儿点错误。可是万分不幸的是,仍然出现了错误。

  明明是出错了,但很有趣的是,甘肃高招办公布消息之时,在用词上显得“锱铢必较”,绝不肯出现一个“错”字,而只用“问题”去定性,却不啻回避了这个“问题”的实质——错误。实际上,严格去抠字眼,根本不能叫“印刷不清晰”,而应说“出现印刷错误”,导致了一道“错题”、一份“错卷”。

  回避“错”字说明,“潜意识”或“显意识”里,甘肃高招办还想文过饰非——尽管它也表示“这一问题的责任完全由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负责”。然而,假如按照它的逻辑去追究责任,似乎最后应该处罚的是设备,则岂非又让设备当了一回“替罪羊”?这或许是学银行——银行每次出错,就会归咎于电脑,或ATM机。

  无奈之下,高招办还想出了一个“高招儿”,对于错题所涉的三个得分点,它规定——只要有答案,就认为是正确答案。这种蛮干的“一刀切”,想必会让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喜出望外,也让另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觉得不公平。当然,甘肃高招办用了这一招儿,基本上有望成功化解非难,不至于太过被动了。

  可是,不论如何善后,我们绝不能容忍的是,甘肃高招办擅自给自己减责,事后不过是轻描淡写地内部处理一下。

  须知,这道“错题”和这份“错卷”,反映出整个高考工作的疏忽。从流程上看,印刷出错,已经不可容忍;错误没校对出来,已经不可再忍;而试卷进入考场拆封之后,未能第一时间发现错误,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直到最后的阅卷环节,才突然发现错误,实在太说不过去了。各个责任环节,必须严肃究责。

  进而,还须追问:既然连试卷都能印错,还有什么错误不能发生?在当地整个高考组织工作之中,又有多少疏忽大意之处“模糊”了?甘肃高招办能否彻底进行整治,而不是明年更换一下机器了事?等等问题,涉及到众多家庭的切身利益,都不能没有一个像样的答案——至少,错不在设备,而在人。

  ■东魁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时评 A0016 人犯迷糊,机器顶罪 ■东魁 2009-6-15 48257178002CE175482575D5004B767A[B1-方小晶];钱江晚报a00162009-06-15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