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3版:焦点人物·美剧背后的人
3  4  
PDF 版
· 萨勒斯&伊森 :我们的老师是中国电影
· 尼克:“米帅”之死是为了让大家怀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萨勒斯&伊森 :我们的老师是中国电影
本报记者 尹维纳
  伊森个子不高,眼睛大大的,穿着军绿色的衬衫和工装裤,让人有个错觉——这个老美有上海男人的细腻和温和。

  萨勒斯鼻子很挺,个子蛮高,笑容总是挂在脸上——和蔼的他爽快地在记者的笔记本上写下:“我年轻时看了很多很多中国电影,谢谢中国的朋友们!”

  两人从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纽约大学一起读书,一起吃着海苔看中国港台电影,到今天,伊森有个上海老婆,萨勒斯嘴边总是挂着“中国电影”,这对黄金搭档一起做编剧,一起做制片,一起收获《功夫熊猫》成功的喜悦,终于,他们一起来到中国。

  上海太太和中国电影

  伊森对本报记者动情地讲述了他的中国缘。1980年,他和她在北京邂逅。1999年,他和她在上海结婚。此后他和她一直在美国生活,2008年奥运会,她带着他们的3个孩子,回到北京,“我很喜欢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伊森笑着说。

  萨勒斯在中美影视创作论坛发言里回忆了自己和伊森对中国文化的迷恋。“那时,我们都是纽约大学的学生,纽约有个唐人街,那里,每周都会放香港电影,我是粉丝,每周都去。一边还吃着海苔,津津有味,回到宿舍,还回味无穷,就这样,我们看了不下100部中国电影,特别是中国的功夫电影,我们在那里认识了吴宇森、王家卫、徐克,也认识了成龙、周润发、李连杰。”从那时起,萨勒斯就有个愿望:以后也拍一些让大家都喜欢的电影。

  在成为编剧之前,萨勒斯在美国经典动画片《银河骑士》中担任故事串编绘画师。

  萨勒斯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华人朋友,他给了我们一个短片,说在美国华人中间非常地流行,也许我们看完之后可以给他一些有意义的评论。伊森看了10分钟,就打电话给我说,快过来一起看,这电影真好。这个电影中文叫《英雄本色》。它是由吴宇森指导的,里面有周润发,它对我们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它恰恰就是我们想做的电影。”

  当时,伊森在电影《割草者》中担任摄影技师。两人决定一起在洛杉矶建立创作基地,从此,他们俩变成了一对黄金搭档。“后来,我们发现,我们在好莱坞的生涯深刻地受到了中国电影的影响。”

  以编剧为中心的美剧制作

  “20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编剧;10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电视剧的编剧。”伊森认为,经验是一切的基础,是编剧写出优秀剧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以编剧为中心,所有美剧都是这样的,因为美剧的播放形式和方法是围绕剧情的,编剧必须占主导地位。”

  “世界上所有电视台首播美剧的时间是相同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准备一个周期的剧本。一部电视剧,从第一年的10月、11月一直持续播放到第二年的4月、5月,我们在第二年的1月份就必须开始准备4、5月份剧集的剧本,这对我们压力非常大。”

  “那就像个贪婪的怪兽,我们编剧必须不断填充剧本,如果你不把怪兽喂饱了,整个体系都会崩溃,这其中,剧情是最重要的。电影讲究特效,电视剧没有像电影那样有视觉冲击力的场面,细节化的剧情和人物设置是最吸引眼球的部分。”伊森说,这并不意味着编剧就是国王,编剧要汇报给制片人,但编剧一定是起决定作用的。

  “功夫”加“熊猫”成就奇迹

  2005年至2007年,萨勒斯和伊森共同创作的美剧《危机四伏》获得美国电视艾美奖和金球奖多项提名。有一天,梦工厂找到他俩,给他们两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元素名词:“功夫”,“熊猫”。“我们就只凭着两个词,写出了剧本,拍了《功夫熊猫》。”

  在上海电视节中美影视创作论坛现场有人问:“电影(《功夫熊猫》)在中国很受欢迎,请问有什么诀窍吗?”的伊森的回答估计让在场中国人想到了“自作多情”这个词:“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该怎样在中国获得成功,只是觉得‘功夫’和‘熊猫’这两个元素放在一起很有意思,于是就把它转化成了电影。我们首先考虑的是美国市场。”

  又有较真的“粉丝”问:“为什么熊猫的爸爸是鸭子,这里面一定有什么深刻寓意吧?”萨勒斯的回答,再次证明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就是觉得好玩,不需要解释。”

  本报记者问萨勒斯,为什么《最后一刻》从5月起就没新的剧集了?萨勒斯很无奈,“一个电视剧要拍下去,是个很复杂的事情,《最后一刻》的收视率不错,但是,收视率还不够高,投资公司最后还是放弃了,我们也很难过。”

  他们俩的下一部作品《罗宾汉》是一部以新风格重新讲述罗宾汉传奇的影片,会在2010年上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焦点人物·美剧背后的人 C0003 萨勒斯&伊森 :我们的老师是中国电影 本报记者 尹维纳 2009-6-15 钱江晚报c00032009-06-1500005;钱江晚报c00032009-06-1500013;钱江晚报c00032009-06-1500016;钱江晚报c00032009-06-15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