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4版:锋线
3  4  
PDF 版
· 闵婕:两封“情书”叩开耶鲁大门
· 这些学生也很“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4所美国名校争相录取 “最牛女生”凭什么?
闵婕:两封“情书”叩开耶鲁大门
本版撰述: 本报记者 董立林
  “我的梦想是做一个能够改变世界的人”,这句话出自一个高三女生之口。别看她口气大,她的能耐也不小。当其他高三学生还在焦虑地等候高考成绩,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的闵婕,早在几个月前就已手握14所美国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被不少网友捧作“最牛女生”。她最终将“绣球”抛给了耶鲁大学,并获得了该校每年5.2万美元全额奖学金。

  全能女孩 从没上过辅导班

  闵婕出生在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研究生毕业。每天结束紧张的工作回家之后,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抽出时间看书充电。对每个家庭成员来说,夜晚安静的阅读时光成为一天中最大的享受。

  “我们家电视都是很少开的,在家的时候,大家都各看各的书,这是一个很好的氛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央视《面对面》栏目中接受采访时,闵婕这样形容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在学习上,父母从没给过闵婕太大的压力,而她也是个特别自觉的孩子。“从小学开始,我每天回家都是先乖乖把作业做完,才会做其他事情。”

  “我是理科班的学生,但一直没有参加过理科竞赛,对我而言,赢得更充裕的时间向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谈到自己的学习经验,闵婕总结为“关注课内”,即把课内抓扎实,从不上辅导班,但决不让自己有“短腿”科目。读书12年,闵婕几乎年年担任班长,学习也一直是班上前三名。

  不仅在学习上做全能,在兴趣上,闵婕也是全方面发展。小学的时候,连自行车都不会骑的她突然爱上了惊险刺激的独轮车,并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独轮车队。一次次的摔跤、受伤之后,是在学校的表演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读中学以后,闵婕的课外生活更丰富了,跳舞、旅游、学法语、学驾驶,有空的时候还要去南京博物馆做义务讲解员。这些活动冲淡了学习的紧张,也让闵婕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领袖气质 南京“联合国”组织者

  高中期间,闵婕将许多精力都投入到了“模拟联合国”活动中。“模拟联合国”是北京大学在全国高中生中举办的影响力最大、规模最高的社团活动,通常在每个城市邀请最顶尖中学里的最优秀学生参加。在这个“联合国”中,有安理会,有经济社会理事会,还有联合国大会。参加的学生分别模拟一个国家的外交官,讨论一些近期的国际热点时事,提出自己的提案,游说其他的国家。闵婕作为其中之一,成功地被选为2008年北京大学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最佳代表。

  在亲身参与“模联”活动后,闵婕意识到:应该让更多的高中生参与进来,共同了解和关心世界的变化,而不仅限于关心自己的学习和周边的事情。于是,在她的努力下,闵婕邀请了南外分校国际部学生、29中等南京市其他中学的学生前来观摩、参会、听讲座。从产生想法到第一届南京市中学生校际模拟联合国的正式成立,“我完成了从参与者到组织者的一个转变,事后想想那个过程确实很辛苦,但收获也很多。”

  此后,闵婕先后担任第一届南京市中学生校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秘书长、2008年中国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主席助理,还代表学校出访新西兰参加四国五校会议,参加美国常青藤模拟联合国大会。这些活动,为闵婕的领袖潜质提供了完美的注解。

  以竹自喻 两封“情书”打动耶鲁

  去年2月,闵婕作为中国唯一的中学生代表参加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举办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并参观了耶鲁大学的校园。正是这次经历促使她做出了留学美国的决定。

  被称为美国“高考”的SAT考试在6月初举行。然而闵婕回国后,先是在3月参加了北京“模拟联合国”活动,4月又忙于准备小高考,直到5月才在真正意义上拿起SAT书开始复习。“整整一个月时间,我天天泡在图书馆,早上8点去,晚上9点回家,回家了还要继续复习。”闵婕这样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6月的SAT1考试,她取得了2260分的好成绩。后面的SAT2和托福考试,闵婕也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有了成绩这张通行证,闵婕开始为自己选择学校。“有人说选学校就像相亲,写申请书就像写‘情书’,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准确地自我定位。”根据不同学校的选材标准,闵婕精心准备了的十几个版本的申请书。

  “在申请材料中,我写了一篇关于竹子的文章,我以竹子的坚韧自比,讲述了我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的两件小事。一是小时候不会骑车的我要参加独轮车表演,为了能成功,练习中我摔了很多次但都没放弃;二是在北京学习时适逢校际模拟联合国大会,整整一个月我忙碌不堪,但仍坚持了下来。我想这篇富有特色的文章应该也给自己加了不少分。”闵婕笑着说。

  耶鲁是闵婕的第一选择,因为她的“偶像”希拉里就是从耶鲁毕业的。“我非常崇拜这样的女性,她勇于突破传统的束缚。”闵婕说。然而,第一封申请书的回音却是“等待”(即待定,在常规录取中需再次审核),这让闵婕的心情开始忐忑起来。于是,她又写了第二封“情书”,对第一封“情书”中与耶鲁精神特别契合的方面进行了更详尽的阐述,而且增加了很多她在参观耶鲁校园时的亲身体会。

  终于,她盼到了耶鲁面试的机会,并且成功把握住了这次机会。除了耶鲁以外,闵婕还收到了包括普林斯顿大学、杜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13所美国名校抛来的橄榄枝。

  闵婕最终坚持了自己的第一选择,她说:“耶鲁是领袖的摇篮,我觉得特别符合我的气质。我希望做一个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锋线 C0004 闵婕:两封“情书”叩开耶鲁大门 本版撰述: 本报记者 董立林 2009-6-15 钱江晚报c00042009-06-1500006;钱江晚报c00042009-06-1500013;钱江晚报c00042009-06-1500014;48257178002CE175482575D40045E847[B1-何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