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本报创意推出的“我和我的祖国”城市民谣创作大赛,除了吸引众多热情读者的参与,还得到音乐才子李泉的倾力加盟。刚刚推出新专辑《她在北纬26度》并入围台湾金曲奖最佳作曲的李泉,与记者谈话时心情显得相当不错。
在得知本报有这么一个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民谣大赛时,李泉对“我和我的祖国”这个题目略加思索,马上就说道:“让普通老百姓用日常化、生活化的民谣,来表达‘我和我的祖国’这个宏大主题,可谓以小见大,更加真实可信。我觉得在这方面,艾敬的《我的1997》可以作为一个成功的范本。”
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读者,一下子面对民谣的词曲创作,多少会有些无从做起。昨天,李泉耐心地开展了扫盲:“民谣的曲风,大都是比较自然清新的,不必像一些专业创作者那样加入大量的技巧性的东西。你去听听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歌,非常纯净,但是仔细品味,可以发现其中有一些时代的印痕。在歌词上,民谣多数偏重于写景,描绘自然风景,或者是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当然抒情也可以,不过应该是一种比较朦胧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纠结的、强烈的感情。旋律上,力求简洁。其实越是简单的旋律,越容易直入人心,也容易传唱。大调为主,小调为辅,而且追求风格明快,一般不超过两段式,有A、B两个段落,就可以了。”
而在未来这场城市民谣演唱会的具体演出组织形式上,李泉也很热心地帮本报出主意。除了邀请专业民谣歌手来保证演唱会的整体水平以外,他还强调了一点:“那些写出优秀原创作品的普通人士,最好都是自己演唱。一把吉他、一把椅子,台上自弹自唱,这样才能把最真诚的心声唱出来。不必太纠结于唱功好不好,这其实不是最关键的,音乐最大的魅力,在于情真意切。”
“那么6月12日上午10点,你在做什么?”面对记者突如其来的这个问题,几十秒的沉默后,音乐才子给出了答案:“6月12日上午10点,我在家中吃着早餐,打开音响,放着昨天晚上在录音棚录制的弦乐,梦想着它成为一首最好听的歌,让许许多多的人都喜欢、陶醉……”本报记者 屠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