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杭州新闻·西湖边儿
3  4  
PDF 版
· “美人凤”淡出若干年后
西湖雕塑再寻“主心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人凤”淡出若干年后
西湖雕塑再寻“主心骨”

老外雕塑家一语惊人:
西湖太美,不妨雕一个相框,让大家通过它来透视山水

  阳光隐约,湖面上泛着粼粼水光,偶有清风拂面,让人的心情也随那岸边的杨柳摇曳起来;看着堤上游人或闲庭信步,或骑山地车一路慢踩,冷不丁眼前一尾西湖鱼窜了上来;此一番浪漫景象,勾得中国台湾雕塑学会理事长杨奉琛感慨连连:若备得几杯清酒,小酌言欢,待到三分醉时,灵感何愁不喷涌而来?

  纵然没有美酒觥筹,面对一众惺惺相惜懂行之人,关于“雕塑与西湖”的对话还是在湖上这条小小的画舫里有声有色地进行着。昨天,2009中国(杭州)国际雕塑年鉴展开展的前一天,澳大利亚雕塑学会会长Roger、意大利著名雕塑家Dionisio、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钱绍武等中外雕塑家“围炉”西湖,近距离地感受着这个城市的脉搏,期待能有一种指引,将这份灵动以艺术感的城市雕塑形象诠释出来。

  当“美人凤”淡出杭州人的视线的时候,西湖边知名的雕塑仿佛一下子没了“主心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范伟民上午一圈逛下来,直感叹:有亮点的雕塑太少。浙江朱炳仁铜雕博物馆馆长朱炳仁一语道破杭州的窘境,杭州的自然风光太出色,历史人文积淀太深厚,要做出能为这山水、这人文增色的雕塑谈何容易,杭州现在可算是宁缺毋滥啊。

  一句话引起了在座各位的共鸣。大伙透过画舫的窗棂,将眼光瞄向淡妆浓抹的远山近水,感受着水波摇摆的韵律,一时忘情。来自澳大利亚的Roger是通过翻译与大家交流的,此时也不由得为这风光所折服,他觉得杭州的雕塑只能作为自然风光的补充,决不能让人工的雕琢占了主导。“如果让我来为杭州设计一件作品,我只能以抽象的方式来表现。”他思虑片刻,“比如雕一个自然相框,游客可以通过它来透视西湖的真山真水。”话音未落,有人拍手称好。

  来自意大利的Dionisio没有正面为西湖设计作品,但他的话无疑给大家另一种启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质,罗马是一种,北京是一种,上海又是一种,杭州肯定与这些地方都不一样。“现在,我嗅到一种危险,有些地方仅是对别的地方的雕塑进行复制移植。杭州不该这样。”Dionisio用了一个时下非常时髦的词——模式,“杭州在雕塑领域也应该开发出一种杭州模式,让全世界都来看、都来领悟这个城市独有的味道。”

  老外的话打开了一众中国雕塑家的话匣子:让游客通过雕塑来领悟这个城市,那对于缔造作品的雕塑家来说,要求是相当高了,他首先必须“吃”透这个城市,“吃”透这个城市的古今。“我去过很多城市,很多地方风光绝美,但在那些地方,风光就是风光,没有故事;杭州不一样,杭州的每一处自然景观都有故事。所以要做出一件能表达杭州的作品,需要融入这个城市,光靠住几个月恐怕远远不够……”摇着一把纸折扇,82岁高龄的钱绍武是在座各位的“老前辈”,老人家说话慢悠悠,但是话语很直白,“你要问我西湖怎么办?雕塑怎么办?做出什么样的作品能让西湖从此焕然一新与众不同了?想来想去,这种回答是不可能有的。”

  晃荡了两小时,船已经靠岸,停止了身心的摇摆,我细细回味着钱老的话。关于艺术,也许永远没有定论,每位雕塑家都有自己对雕塑对西湖的理解,都有道理。西湖是不可复制的,无论何种材质、形态、颜色、表现手法,杭州的城雕只有与杭州的意境相契合,才是最杭州的。

  PS:如果大家对雕塑感兴趣,今天起一直到7月5日,位于北山路的杭州西湖博览会博物馆有一场2009中国(杭州)国际雕塑年鉴展。该展会精选中国国际雕塑年鉴2007年2008年入选作品中的150件代表作出展,其中包括来自英、美、俄、意、日、韩、澳、德、荷等国外艺术家的精品30余件。本报遴选了几件作品先在纸上让大家饱饱眼福,如果你觉得意犹未尽,可以在接下来的20天里,去现场看实物展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西湖边儿 A0003 “美人凤”淡出若干年后
西湖雕塑再寻“主心骨”
2009-6-16 钱江晚报a00032009-06-1600022;48257178002CE175482575D6004319D3[A1-章晴≈B1-章晴];钱江晚报a00032009-06-16000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