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3版:人文·文化
3  4  
PDF 版
· 湖州菱湖建国路
水乡古镇的第一条马路
· 因一条路而改变了生活
· 在写“祝福你,祖国”时
他们想到开国大典、南京解放
· 建国路的发展映射着菱湖的发展
· 菱湖第一条马路的建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因一条路而改变了生活
  自从家门口的“秀溪”变成“建国路”后,潘琴音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变化。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零散的茶馆、戏院、剧场都不见了。

  “突然大家都搬着长条凳涌进了一个大剧场,喝茶、看戏都在里面。”潘琴音口中说的“大剧场”,是1958年由当地龙湖戏院改造而成的“菱湖剧场”。这个剧场能容纳700多人,在湖州地区都排得上号。这个剧场不再只有男人才能进去喝茶,潘琴音有空的时候就拉着自己的小姐妹,拖着儿子去喝喝茶、看看戏、嗑嗑瓜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彩色电影开始在群众生活中普及起来。在农村,电影由电影队巡回露天播放。60年代,菱湖的老百姓也在露天广场上“里三层外三层”地观看《林家铺子》。等到1977年,菱湖剧场又改成了三层楼、拥有1200多个座位的影剧院。潘琴音去过一次,那年她做寿,儿子请客。潘琴音走进影剧院之前很兴奋,把家里的凳子擦了三遍:“那么气派的地方,当然要把凳子弄干净再带进去。”不过,当她走进剧场后傻眼了:“有凳子啊!”那年,影剧院安置了能翻折的木椅。

  1983年,菱湖电影院建成。沙发椅、空调,现代化设施的环境让很多年轻人趋之若鹜,包括潘琴音的孙子。潘琴音没进去过,但她很喜欢听孙子讲电影院里的事。每次听完,她都要念叨两句:“国家越来越好了,搞个那么豪华的地方看电影,我老了,不知道的事情也多起来了。”

  当然,潘琴音也不知道1981年8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号召引导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走上更加丰富、更加健康的轨道。1985年,菱湖电影院作为省级农村集镇电影院,正是浙江省文化厅的试点单位。

  菱湖电影院现在也还是大家看电影的首选。每到大片上映的时候,人声鼎沸。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 D0003 因一条路而改变了生活 2009-6-18 钱江晚报d00032009-06-18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