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想买假钞骗人,结果却被人骗了,这就是所谓“偷鸡不成蚀把米”。王先生在杭州汽车东站附近打工,前两天遇到一个小伙子问他要不要假钞,1比4低价换。说完,扔给他一张小纸条,上面有联系方式。
第二天,王先生忍不住打了小纸条上的电话,对方约他到一个小饭店见面,原来就是上次那个小伙子。
小伙子说,这批货仿真度高,很容易花出去,可以先拿去试验一下。说完,主动拿出两张50元面额的钞票给了王先生,并相互留了电话。当天晚上,王先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便利店买东西,掏出了那两张50元的“假币”,嘿,还真顺利花了出去,营业员甚至都没有怀疑。这让他兴奋不已。
昨天,他又联系了小伙子,说先换个5000元试试。这回除了那小伙子还来了另外两个男的。小伙子拿出两摞透明塑料纸包着的“假币”递给王先生。王先生检查的时候,另外一个男的开始接电话,接完电话突然说,老板嫌货太少不卖了,说着去抢那两摞假币。正在双方拉拉扯扯时,小伙子出来打圆场说,算了,钱都收了,把假币塞到王先生手里,并催他赶紧走,“这生意我找来的,我会负责,你快走!”王先生害怕出事,赶紧捧着两摞假币跑了。
气喘吁吁跑到住所,王先生赶紧打开塑料包装,一看傻眼了:除了前后两张是纸币,中间全是白纸。
“原来他们给我实验用的两张根本不是假币,是真币,他们用来放长线钓大鱼的。验货的时候给的也是真币,后来那两个男的抢走的时候偷调的包!”王先生这才恍然大悟,现在的骗子真是环环相扣,从他打那小纸条上的电话起,他就入了一个局,不上当才怪。
买假币本身也是犯法的,被骗了王先生也不敢报警,只能给报社打来电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以后一定要老老实实赚钱。
本报记者 朱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