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4版:浙江新闻·巡城
3  4  
PDF 版
· 心系千家民生 事关万户实惠
· 象山开启
桥海时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心系千家民生 事关万户实惠
温州龙湾区政府一切从群众出发
本报通讯员 徐华东 本报驻温州记者 孙燕
  埋下一张网,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发粮食补贴,提高百姓福利待遇;发放“零花钱”,解老人后顾之忧……温州市龙湾区区政府紧紧围绕民生问题,以群众得实惠为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

  埋下一张网,污水再也看不到

  又到梅雨时节,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夏碎绍乐呵呵地望着窗外那一条条水泥浇筑的新路面感慨万千。

  夏碎绍所在的新莒村是上世纪90年代末新建的一个移民村。当时的地下管网是十分脆弱的,不仅要承受污水量增加的负荷,还受到了楼房建设的影响,导致地面下沉,管网开裂,污水横流。

  “2001年那年最严重,如果碰到下雨天,雨水和生活污水混杂在一起,黑色的水汩汩涌出来,大家出门的时候不得不掩着鼻子,穿着套鞋淌着污水过街。”夏碎绍说,一开始村民抱怨得很多,臭气熏天,每天还得关着窗户生活。

  去年6月19日,新莒村的污水管网改造正式开始了。夏碎绍说,“现在换成了很粗的管子,所有的污水全部进入管网,然后会接到市政管网中去。”

  市政管网的污水集中进入到去年运行的温州东片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日处理污水达10万吨。记者在污水处理厂看到,漆黑发臭的污水从四面八方滚滚进入厂中,在经过生物池、沉淀池等几道池子后,出口处的水成了透明状。

  “处理后的水质完全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可以直接排到瓯江中。”温州市东片污水处理厂的厂长刘志介绍,这是一项埋在地下的工程,以前地面上的污水横流已消逝不见,全部转移到了地下。

  龙湾区委书记王祖焕说,龙湾区是温州市的工业大区,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环境必定受到影响。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对工业发展和环境问题做到统筹兼顾。我们为了子孙后代,不能牺牲环境,而且要治理好环境。

  龙湾区已准备了12.3亿元,加大排污管网建设。截至08年底,已建成主干管25.5公里,截污纳管249公里,纳管到户3.2万户。

  农村成新村,人人有粮补

  “分粮补啦。”2008年1月起,龙湾区永中街道坦头村开始给每位村民分发粮食补贴。

  不管是两鬓斑白的老人,还是抱在手上的婴儿,每人全年都能拿到粮补。“这些钱够一人全年买250斤的大米。”坦头村的村支书许绍钦说。

  坦头村虽说是农村,但建设得挺像城市,随处可见绿树草坪,流经村里的小河,河水清澈,两岸杨柳依依,还建起了供村民休憩的亭子,不远处是一座免费的生态公厕。村民许阿国闲来无事,站在屋外,边晒太阳,边和邻居聊聊天,“我们家八九口人,用这些钱买的粮食根本吃不完,多出来的就拿来酿酿酒。”

  村支书许绍钦告诉记者,除了粮补政策,村里各家各户之间打电话也能免费,这让村民沟通感情更加方便,村里还投入了40万元在村入口处安装了自动伸缩门和治安岗亭,治安环境更好了。

  2008年,坦头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3万元。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买汽车也多了起来,村里已经在建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供大家停车。

  龙湾区委书记王祖焕说,龙湾区实施了“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切实加强对农民从事非农业生产能力的培训,加快培养能够从事现代农业的职业农民、现代农民,切实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815元,同比分别增长8.4%和9.3%。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位列温州市首位,全省前茅。

  保障健全,老有所养

  72岁的叶顺弟住在龙湾区沙城镇永寿村。早年,家里的几亩地被征了。没了田地,对于务农的叶顺弟来说,就是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来源。这种伸手向子女要零花钱的生活,让叶顺弟感觉不自在。

  2004年底,永寿村开始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叶顺弟和老伴有幸成为了第一批参保的人员。他一次性缴了1万多元,每个月能拿到340元的基本生活保障金。有了这笔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后,“平时可以买点烟抽抽、给孙辈们买点吃的用的、我和老伴还拿这笔钱去过杭州、北京哩。”叶顺弟说。

  龙湾区委书记王祖焕说,对于弱势群体,龙湾区健全了五大保险体系和三大保障制度,特别是龙湾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以上,在全省领先。截止今年4月底,龙湾区87个行政村的73842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其中沙城、天河两镇已将60周岁以上所有老年人纳入基本生活保障,整个区有69个行政村的14149名老人参保。

  本报通讯员 徐华东

  本报驻温州记者 孙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浙江新闻·巡城 B0004 心系千家民生 事关万户实惠 本报通讯员 徐华东 本报驻温州记者 孙燕 2009-6-18 钱江晚报b00042009-06-1800015;钱江晚报b00042009-06-1800017;钱江晚报b00042009-06-1800018;48257178002CE175482575D8004C7807[B1-郭闻];钱江晚报b00042009-06-18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