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7版:浙江新闻·巡城
3  4  
PDF 版
· 金融危机下,浙江农民突围之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8角一斤的四季豆如何卖到2.5元的
“侨乡”民工返乡潮是怎样破解的
山民进城是怎么买得起房子的

金融危机下,浙江农民突围之路
本报记者 竺军伟
  随着金融危机向“三农”领域蔓延,如何继续保持低收入农户收入较快增长,成了今年摆在我省各级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我省今年开始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计划,以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为中心,以推进产业发展、培训就业、下山搬迁为重点,以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就业创业发展为突破口,以强化职能扶贫、结对帮扶为保障,全面推进“八大行动”的深入实施,努力完成“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年度计划。

  利用地理优势,台州黄岩区提出打造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总体思路;根据“侨乡”特色,丽水青田县组织返乡农民工培训缝纫技能并推荐安排就业,采取多种优惠措施鼓励返乡农民开办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衢州龙游县成立投资公司建设晨东小区,安置全县符合下山脱贫与退宅还耕条件的农户……

  8角一斤的四季豆

  如何卖到2.5元

  黄岩秘诀:

  将整个西部山区变成农业示范园区

  “我承包种植四季豆、红茄、杨梅这些经济作物有好几个年头了,不过以前卖价一直不好,主要是我们这里交通不方便,就拿四季豆来说,以前我拉到椒江的菜场去卖,每斤最多只能卖8角钱,而且还不好卖。不过从去年开始,情况有了好转,今年我们这里的高山四季豆在市场上能卖2.5元一斤,还很畅销。”台州黄岩下岙村村民金俊传聊起今年他承包种植的高山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时告诉记者,保守估计,他今年一年的收入起码有4万元,“这相当于我以前在路桥打工两年的收入。”

  金俊传原本是台州黄岩区西部山区低收入农民群众中的一员,据黄岩区扶贫办常务副主任葛荣正介绍,黄岩区西部山区作为全省欠发达的片区之一,共有152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列入省级重点扶持范围。但这里地处长潭水库上游,土地肥沃,雨水充沛,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宜各种作物种植。几年来,已修建并基本实现的西部山区交通道路网络化。

  为此,从去年开始,黄岩区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西部山区的区位优势,把整个西部山区作为农业示范园区来包装,提出在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内打造15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总体思路。

  按照建设示范区的思路,黄岩区去年委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所编制了规划,整合已形成的若干散布、已有较好基础的各类基地,集中连片整体开发。

  同时根据西部山区农业生产与服务的现实情况,优化选择生产供给与市场需求俱佳的柑橘、杨梅、笋竹、枇杷、山地蔬菜等五类优势农产品加以发展。

  而作为打造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重中之重,黄岩区政府投入重金增加农业产业科技含量。每年花10多万元技术指导费聘请浙江林学院博士常年技术指导笋竹两用林基地,聘期3年;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土专家,落实东魁杨梅基地的承包,其中每人承包一个乡镇或一二个基地,聘期5年,确保大面积的东魁杨梅管理得法;奖励引进优质特有紫莳药品种进行试验和推广,在实验经费、土地租金等方面给予扶持。

  依托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再加上黄岩区西部山区生产的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种植,健康无公害,以及有效的品牌宣传推广,如今该地区种植的农产品价格倍增,销路通畅,有效地增强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能力。

  返乡民工为何反而比出门打工挣得多

  青田秘诀:

  发展来料加工业破解就业难

  “我原先在温州当服务员,每个月工资大概有1000多元,但除去每月的花费,也就所剩无几,而且去年金融危机以后,工作也找不到了,我就回来了。不过回来后,县扶贫办和妇联的领导找到我,让我去参加缝纫技术培训,安排我进了现在的服装厂,我每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一说起现在的工作,丽水青田县石郭工业区某宠物服装加工厂女工王翠萍总是满脸的幸福,因为自从去年回家上班以后,不但收入提高了,离家也近了,“而且我们这里的消费水平远远低于温州,以前挣钱不够花,现在都还能攒下嫁妆钱了。”

  “作为浙江的‘侨乡’,我们青田在安排农民工再就业方面的压力非常大,因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到外地甚至外国打工,所以去年金融危机以后,一下子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潮,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青田县妇女联合会主席吴飞飞告诉记者。

  不过,得益于从2006年青田县就开始的政府多部门联合发展来料加工产业,青田县扶贫办、妇联、经贸、劳动等部门马上行动起来,组织培训他们再就业。此外,政府各部门还在培养返乡农民工创业上下足功夫,采取多种优惠政策扶持农民企业家,努力增加工作岗位,缓解返乡农民工找工作难的压力。

  以王翠萍所在的服装厂为例,该厂原先在温州,负责人杨龙标是青田人。金融危机来了以后,服装厂遇到了经营困难。此时,青田县相关政府部门主动联系杨龙标,鼓励他回乡办企业,并为他在石郭工业区联系了4000多平米的厂房。在业务上,通过举办各种来料加工洽谈会,政府相关部门替他联系了不少在外办厂的同乡企业主,并积极促进双方的合作。在贷款上,以低于市场标准的利息率贷给杨龙标,以缓解他的资金周转压力。此外,对于杨龙标企业联系的代理加工点,政府还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补贴运费。因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今,经过短短2年的发展,杨龙标的企业已有300多名职工,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返乡农民工。

  “现在我们全县从事来料加工的农民工大约有1.5万人左右,大大缓解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吴飞飞告诉记者。

  山民是怎么买得起城里房子的

  龙游秘诀:

  县里出钱办公司建小区

  最近,家住衢州龙游詹家镇的一个高山自然村的村民张福泉一改往日很少出门的习惯,常常跑到城里正刚刚开工建设的规划小区看看。“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家了,我先来熟悉一下。”张福泉说。

  家境贫困的山民要住进城里,这对于许多地方的老百姓来说可是个新鲜事,不过对于龙游县来说,这却是本届政府为深入实施新一轮下山脱贫工程,让下山搬迁农户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环境的规划之一。龙游县扶贫办主任徐志明介绍,张福泉经常去看的小区叫做晨东小区,这里将计划安置下山农民3200余人。

  说起建设该小区的缘由,徐志明说,去年4月,龙游县扶贫办会同县规划局和国土资源局,重点围绕7个山区乡镇,开展了调查。通过调查,全县未来5年内有下山脱贫意向的农户4300户、14200人。

  2008年8月份,由县农办发起,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了龙游县奔康投资有限公司,在县城城区统一规划建设占地196.5亩,规划建设公寓房983套,总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的晨东小区。

  为何要以组建投资公司市场化运作来建该小区?徐志明介绍,组建公司在县城规划区内建设下山脱贫小区,既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符合城市的建筑风格和品位,同时还能保证今后的管理有序。同时作为一个融资平台,公司还能向农发行进行融资,也利于脱贫安置房以成本价销售给下山脱贫农户,让山民能买得起房子。此外,山民下山以后,公司还能帮助安排部分就业,不仅让山民们住得下来,还能尽快富裕起来。

  奔康投资有限公司自去年8月份成立以来,已完成了小区选址、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小区土地征收、地质勘探、三通一平等工作,同时通过市场化招投标确定了2个监理单位和8个工程队统一建设。目前,小区8个标段已全面开工,项目进展比较顺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浙江新闻·巡城 A0007 金融危机下,浙江农民突围之路 本报记者 竺军伟 2009-6-21 钱江晚报a00072009-06-2100017;钱江晚报a00072009-06-2100019;钱江晚报a00072009-06-2100020;48257178002CE175482575D6001D0877[B1-王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