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5版:漩涡
3  4  
PDF 版
· 瞿优远:错把“体坛”当“钱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瞿优远:错把“体坛”当“钱包”
本版撰述: 本报记者 徐健
  2009年3月的一天,北京前往长沙的飞机起飞了。对于体坛传媒集团总裁瞿优远来说,这是他一年要飞无数次、再熟悉不过的线路。同行的是主管财务的副社长彭金枝,他们是仅有的两个从《体坛周报》创立伊始就在这里工作的人。飞行结束后,两个人随即从同事的视野中消失,并且再也联系不上。

  据知情人透露,瞿优远和彭金枝此次回长沙,是应湖南省体育局之约“协助调查”。但当二人到达长沙后,纪检部门便直接接管。有消息传出,瞿优远“问题可能出在经济方面”,接着的消息是,彭金枝和他先后被“双规”。继《沈阳日报》前总编傅贵余、《广州日报》前社长黎元江之后,又一位报业改革明星因经济问题落马。

  一手带大“体坛”

  1965年出生于湖南浏阳的瞿优远上学很早,5岁进了小学,12岁就考上高中。由于年幼,他经常成为同学欺负和嘲笑的对象;老师也不喜欢这个孩子,他常因上课研究修锁、在课本上画画而被批评。瞿优远渐渐厌学,首次高考落榜后,他复读一年,最终考上湖南广播电视学校。

  到了毕业那年,这个从小在乡间成长的年轻人依旧怀有在大城市生活的不安,但又隐隐抱有一种征服欲。原本打算回浏阳广播电台工作的他,在意外获得《湖南体育报》总编辑吴午如的垂青后,决定留在长沙发展。

  当现在的《体坛周报》还只是湖南省体委的一张内部机关报时,不到20岁的瞿优远已经参与了其中大量的采编工作。但当时谁也没料到,这份四开小报会是日后中国最大的体育类报纸的前身。

  1988年7月1日,拥有正式公开刊号的《体坛周报》在湖南长沙创刊,瞿优远负责这张报纸的编辑部门。此时的《体坛周报》虽然仍是湖南省体委机关报,但瞿优远在接手编辑工作后,开始有意识地将一些赛事动态等“读者喜欢的”内容比重加大,并且琢磨走零售路线。正是内容的增加和发行渠道的改变,《体坛周报》的年发行量开始成倍增长。

  很多年后,人们在总结《体坛周报》的成功时会经常提到瞿优远本人关于“体育迷”的观点。圈内人士对他的评价是“真正懂体育和媒体的人”。瞿优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我们当时提出的口号就是有重大赛事,就应该有《体坛周报》的记者在现场,只要觉得有必要去的地方,我们就派人去。”他在1998年的足球世界杯和2000年的奥运会,以及2001、2002年世界杯外围赛等赛事报道上实践着这一套理论,并将《体坛周报》送到了巅峰。

  与此同时,瞿优远还是个“敢为天下先”的人物,尤其是策动记者编辑高价“转会”,以百万薪酬的天价将女记者李响签归旗下,不仅被称之为一次成功的“品牌”营销案例,同时也被视为体育媒体完全市场化的一个示范。同时,《体坛周报》与法国《队报》、西班牙《马卡报》等世界知名体育媒体的全面合作,为《体坛周报》与世界体育同步奠定了基础,使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积聚最权威和最全面的大量信息。

  很多“体坛人”都同意,“体坛”就像瞿优远一手带大的孩子,而他自己也是这份报纸业务上的导师。对于编辑,瞿优远近乎于手把手地教授,他所确定的版面样式和编辑风格无可动摇。从早期创业开始,“老大”就成了报社内部对瞿优远的专用称谓,一直延续至今,他自己似乎也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打造Titan帝国

  随着人们对体育资讯的多元化需求,2002年,《体坛周报》开始打造一个以体育为主的“媒体帝国”,并将这个“帝国”的英文名字命名为Titan(巨人)。

  《体坛周报》最初的跨媒体尝试以体育杂志为突破口,先后创办了《足球周刊》、《棋道》、《全体育》、《高尔夫》,甚至是体育之外的《本色》和《玫瑰周刊》,成败皆有。

  2003年1月,体坛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启动。

  2004年,Titan还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频率合作成立了一个节目制作公司,双方以各自的资源作为出资,Titan提供资讯,都市之声频率负责制作,这档体育节目提供给全国各地的十多家电台。2008年5月1日,体坛网正式上线。

  在瞿优远的心中,怀揣着一个媒体帝国的梦想。“希望以后能成立体坛周报报业集团,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反正想做的、该做的、能做的事都很多很多。”瞿优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这样的想法。

  怀揣着这个梦想,2005年3月,体坛传媒采编部门全部从长沙搬到北京。

  瞿优远的另一个意愿是拥有自己的日报。2005年前后,《体坛周报》曾经准备在湖南创办一份全新的都市类综合日报,按照设计,这份报纸投资规模将达近亿元,但后因种种原因,《体坛周报》中途退出,该报纸也胎死腹中。此外,《体坛周报》改为日报也缺少“东风”。原本北京奥运会能够成为一个重要契机——耐克决定出资6000万元与《体坛周报》共同打造一份奥运日报,结果也未成功。

  所有的努力,瞿优远都是为完成他多年前的一个梦,即打造一家成熟的体坛传媒集团,并推向资本市场。他计划在这些目标实现后自己功成身退。体坛传媒集团CFO刘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体坛传媒集团上市不仅限于广告、印刷等业务打包上市,还要包括内容、发行等大包整体上市,而且有可能成为国内第一家。

  种种迹象表明,瞿优远确实没意识到自己的“经济问题”,他把“体坛”当作了企业,甚至当作了自己创办的企业。可惜事实并非如此。

  令人“意外”的落马

  2008年底,《体坛周报》的主管单位领导湖南省体育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傅国良及原党组成员、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黄颖就因涉嫌收受贿赂被纪委带走,由此曝出湖南省体育系统腐败案,瞿优远被传与此案有关联。

  但据前述知情人士介绍,瞿优远被“控制性谈话”,主要围绕《体坛周报》班子涉嫌私分资产进行,与傅国良案牵涉并不多。有分析称,在《体坛周报》改制过程中,有些做法——比如奖励性提成(分红)等——可能会被认为是一种私分资产行为。此前公开资料显示,《体坛周报》在进行改(扩)版过程中,发行利润下降,由此改变了原来以卖内容为主的做法,加大了广告比重。1998年,《体坛周报》开始实行广告代理制,由当时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广告公司代理,当年任务800万元。2006年,又以2000万元将这家公司“收编”至旗下。

  但目前并未有消息能证实瞿及体坛周报班子所谓私分资产主要涉及哪些方面。在瞿优远被“双规”的消息传出后,内部人士打听到两个说法。其一是涉嫌挪用数以千万元的国有资产,并被发现有更大一笔资金以“体坛周报”的名义存在银行,但地点既不是体坛的总部长沙,也不是现在的实际业务中心北京,而是在瞿优远的老家浏阳;其二是私分国有资产上百万,挪用国有资产在老家浏阳办了两个公司,挂靠在“体坛”下面,分别由瞿优远的两个下属出任法人代表。同时,他还涉嫌经济以外的犯罪。这些说法尚未得到官方证实。

  5月17日,“体坛”内部宣布了湖南省体育局的最新任命:原总编辑张敦南出任代理社长、法人代表。

  在湖南某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处所,被“双规”的瞿优远依旧在接受漫长的调查,新掌门的任命表明,由瞿优远一手打造的“体坛帝国”,的确已失去了这位昔日的“精神领袖”。过去20多年里如超人一般永不停歇的“瞿老大”,蓦然间要面对的只是沉默的墙壁。很可能,这样的日子会相当漫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漩涡 C0005 瞿优远:错把“体坛”当“钱包” 本版撰述: 本报记者 徐健 2009-6-22 钱江晚报c00052009-06-2200009;钱江晚报c00052009-06-2200012;钱江晚报c00052009-06-2200013;钱江晚报c00052009-06-2200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