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4版:杭州新闻·民意大参考
3  4  
PDF 版
· 电缆触手可及,危险
· 自来水“变色”,谁管
· 公共自行车位,不能占
· 61岁蒋阿姨一条建议
50幢房子改了框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民意大参考”首次进社区,邀请“庭院改善办”现场听民意
61岁蒋阿姨一条建议
50幢房子改了框架

本报通讯员 邱霞 朱琳 温天禄 本报记者 孙晶晶
  庭院改善工程惠及千万家,工程量大,项目多,难免会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如何将这个“不满意率”降到最低?杭州前不久冒出了“民间改善办”,有关部门专门聘请庭院里的居民对在建庭院改善工程的安全文明施工、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前天,本报“民意大参考”联合市城管办、12319热线走进杭州体东社区,现场听取“民间改善办”的意见、建议。这也是“民意大参考”栏目首次走进社区。体东社区、知足弄社区、艮山门社区、所巷社区的“民间改善办”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杭州市城管办副主任彭保华赶到活动现场,对老百姓提出的疑问,进行答疑解惑。

  住在体育场路70号的寿娇贞阿姨笑着说,像这样居民与庭院改善办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方便多了。

  建议一:要安全,宁可不要漂亮钢架

  61岁的蒋继军阿姨是拱墅区塘河北村“民间改善办“的负责人。随着楼房改善的陆续开工,细心的蒋阿姨发现一个问题,塘河北村有几幢房子的东西两侧搭起了一个钢架子。

  原来,为突出房屋整体美观效果,设计人员打算在每幢楼房的东西两侧增加一个钢构龙骨框架。这个架子一搭,房子是漂亮了,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蒋阿姨有两点担忧,“一个是架子会影响住户的采光;还有一点,这个钢架子离边套住户很近,以后小偷会不会顺着这个架子爬上来呢?”

  蒋阿姨说,庭院改善中,楼房立面的美观是挺重要,可是老百姓的要求都挺实在。如果搭建一个架子,会留下安全隐患,立面再漂亮也没用,这个架子还是不搭为好。

  拱墅区庭院改善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改善办、设计单位以及有关专家论证后,最终采纳了蒋阿姨等一些“民间改善办”成员提出的建议,对框架结构进行调整处理,取消塘河北村、塘河新村共50幢楼房原本设计方案中的钢构龙骨框架。

  建议二:装修前,先给百姓看看材料

  早上8点半,几位“民间改善办”的成员早早地赶到现场。下城区“民间改善办”77岁的吴火根老伯准备得很认真,一见到下城区庭院改善办的工作人员,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庭院改善工程就像给我们小区搞一次装修,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施工用材的质量问题。材料质量好,我们住得也安心。”

  吴老伯提议,施工单位最好在施工之前,办一次展示会,晒晒那些雨篷、晒衣架、塑钢门窗,让老百姓心里也有个底,知道装在自家门口的东西,质量到底好不好。万一施工过程中有疑问,也可以到现场比对。吴老伯的建议一下子在现场引起了共鸣,大家纷纷点头,“这个材料问题可是最要紧的,做之前,还是要让我们看看,让懂行的人把把关。”

  听了居民的话,下城区庭院改善办的工作人员也笑了,“这点,我们也想到了。今后,我们会在每个庭院指挥部里放一套材料样品,欢迎大家随时来看。”

  建议三:解担忧,给每户居民买保险

  小区里的庭院改善工程开工了,脚手架一搭起来,不少居民都会有这样的顾虑,小偷会不会趁虚而入。光发报警器,居民心里也不放心。下城区“民间改善办”的魏长英提了一个建议,最好能给庭院改善小区里的每户居民都买一份保险。

  魏长英说,家门口的庭院改善是从5月份开始的。自从脚手架一搭起来,她就不敢在家里放大笔的现金了,还把首饰、宝贝都藏好。连早上去公园锻炼,都是只练一会儿,就急匆匆往回赶,就怕家里进小偷。

  住在体育场路70号的寿娇贞阿姨也同样忧心,“我们这个小区是老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安全都靠自己。以前听说不少小区在庭院改善过程中进过贼,现在轮到自己小区改善了,肯定担心的。”

  下城区庭院改善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经采纳了魏阿姨的建议,打算为庭院改善小区内每户住户缴纳25元保险金,总保额达5万元(包括盗抢险和综合险两类)。

  建议四:加扇门,自行车就不怕偷了

  上城区“民间改善办”郑凌提出要给那些敞开式自行车棚装扇门。

  郑凌住在丰家兜33号,庭院改造主体工程已经基本结束,房子大变样。特别是房子边上那个原本破旧的车棚,刷上了与立面相同的黄色,还铺上了崭新的波纤瓦。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个敞开式的车棚还少扇门。

  郑凌说,“因为没有门,在这个车棚内已经有好多住户的车子被偷了。早些年,我家也有三四辆自行车被偷。”他建议,将这个敞开式车棚改成封闭式的。

  上城区庭院改善办以及社区已经根据郑凌的建议,对丰家兜33号的25户居民做了调查问卷,同意率达到了84%,他们会根据调查结果,对自行车棚进行封闭管理。

  本报通讯员 邱霞 朱琳 温天禄 本报记者 孙晶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民意大参考 A0004 61岁蒋阿姨一条建议
50幢房子改了框架
本报通讯员 邱霞 朱琳 温天禄 本报记者 孙晶晶 2009-6-23 48257178002CE175482575DD002D3881[A1-孙晶晶≈B1-温浩杰];钱江晚报a00042009-06-2300017;钱江晚报a00042009-06-2300018;钱江晚报a00042009-06-2300016;钱江晚报a00042009-06-2300024;钱江晚报a00042009-06-2300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