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块半山娘娘庙山门碑终于重归故里了!”昨天,杭州拱墅区皋亭文化研究会会长倪爱仁蹲在一块石碑前,激动万分。
记者在石碑上看到,上面留有道光十九年的字样,道光十九年也就是1839年,距今170年了。倪爱仁告诉记者:他研究半山地区的历史文化已经有十多年了,这块碑是9年前去衣锦桥附近村民家串门时看到的。“当时,他们就在这石碑上洗衣服,夏天的晚上还睡在石碑上,我一看觉着这是文物啊,再这么下去这石碑上的字迟早会磨平!”
倪爱仁指着其中一段文字,“乙丑年冬,山门忽遭回禄”,解释说:乙丑年,今年就是乙丑年,60年一轮回,这碑是170年前建的,那么这里所说的乙丑年冬应该是180年前的一个冬天,回禄就是火灾,也就是说那年冬天因为一场火毁掉了这块山门碑,于是大伙集资重建。
为什么要重建呢?“从宋至今”、“半山娘娘庙有求必应”。“这碑上记录了每一位集资村民出资的详细记录,所以这块山门碑又是一块功德碑。”倪爱仁告诉记者:就是这几块文字才凸显了这块山门碑的价值,因为从这些刻字中我们就能够考证半山娘娘庙甚至是整个半山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
本报记者 朱杨健
本报通讯员 杜正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