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6版:钱经
3  4  
PDF 版
· 美元又遇新一轮结汇潮
· 申赔5000元
理赔6.5万元
· 怎样存款才能提高收益
· 联泰大都会
人寿公司进驻宁波
· 理财产品集中上市
信贷类产品占主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换成人民币炒股炒楼
美元又遇新一轮结汇潮
本报记者 俞萍丽
  杭州市民陆女士把她存放了多年的一张美元存单去银行结汇了,“汇率利率双降,美元理财有没有上升空间,不如换成人民币算了,去炒股炒楼升值潜力或许更大。”

  “最近,来结汇的不少,我们这里最近一周结了10多笔外汇业务,这几乎可以跟汇改开始时的情况相比了。”昨天,在杭州建国北路上的一家中行营业网点相关人士介绍。据了解,在愈演愈烈的通胀预期下,很多市民为了避免 “钱不值钱”的风险,纷纷将银行里的外汇变现,转而投入楼市、股市。

  结掉最后一笔外汇资产

  汪先生是持汇多年的老汇民,他的资产结构中,外汇一直是占了不少比例,前些年,汇改刚开始时,他结掉了部分外汇,剩下的外汇依然坚守外汇宝,在美元与非美元货币之间买进卖出。不过,上周,他毅然把账户里的外汇全部换成人民币,“我突然发现,这些年在汇市折腾来折腾去也折腾不出新花样,这些钱要早点换成人民币去买楼炒股,早就赚了,再放在汇市里,恐怕钱更不值钱了。”。

  在此,银行理财专家认为,最近一轮楼市、股市火爆的背后,其实与通货膨胀预期抬头有着很大关系,而这种预期在变为现实之前,很多市民或多或少改变了自己的理财习惯。

  杭州某银行个金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他的一位贵宾客户这月中旬把一笔刚到期的大额外汇理财都全部换成了人民币,“这位客户在我们这里做外汇理财已经六七年了,有时把美元换成澳元,有时把美元换成欧元,总之,做理财还是很执着,而且总是很放心地委托我们帮他理财。”但这次,他却果断地结掉外汇。“主要原因是这位客户认为通胀压力较大,不如把这些钱换成资产,否则越来越缩水了。”

  外汇理财产品

  遭遇提前赎回潮

  除了外汇宝外汇,一些尚未到期的外汇理财产品也开始出现提前赎回转而结汇的异动情况。杭州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透露,一些已售外汇理财产品尤其是那些没有加入“不可提前赎回”条款的产品,被投资者抛售而转移投向的案例越来越多,甚至一些有明确“提前赎回限制”的理财产品,也有投资者提出“转让”申请,而不惜损失一些投资收益。

  蔡女士去年6月买了一款18个月的澳元理财产品,还有半年才到期,但是最近蔡女士来到银行要求赎回这款外汇理财产品,因为合约上写明“可以提前赎回,但由此造成的损失由客户自行负担。”银行客户经理告诉她,“已经持有一年了,再过半年就到期了,不如再耐心持有,否则不仅利息没有,而且连本金都要损失一些。”但蔡女士执意想兑现,就算损失本金也不在乎,她解释,去年购买理财产品前,澳元跟美元的比价在0.95之上,买了这款理财产品后,澳元一路下跌,最低到了0.63左右,亏了3成还多,幸好现在澳元汇率上来了,现在两者比价在0.8左右,我想想现在还是提前兑现算了,损失点本金还是可以承受的,否则像去年这样澳元如果再下跌,即使到期保本保利,但亏损其实更大。”蔡女士打算把这笔澳元理财提前兑现后去买基金,“现在还是基金收益比较稳”。

  专家提醒

  避免“羊群效应”

  最近,从官方提供的数据可以推测,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通胀,相当部分的民间资金开始放弃那些低风险低收益的银行类投资项目,转而流向股市、楼市。来自我省多家银行的数据表明,5月份个人房贷新增量创下了近两年来单月新高。

  即便是一些相对保守型的投资者,也开始选择具有较高收益率的投资产品。最近银监局披露的有关报告称,具有较大收益不确定性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占比明显上升,而且产品大多以看涨中国概念股、黄金以及大宗商品为主。这表明民间投资已由年初的稳健转向激进。

  专家在此指出,在全球经济走向通货膨胀仍具有很强不确定性的当下,将闲资转投股市、楼市俨然形成了“羊群效应”,其中的投资风险不容忽视,一些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该审慎,不应该盲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钱经 B0006 美元又遇新一轮结汇潮 本报记者 俞萍丽 2009-6-27 钱江晚报b00062009-06-2700014;94BB4F4A87E70028482575E100335EE3[A1-俞萍丽≈B1-俞萍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