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汤亚平
对于本周的市场来说,最大的事件就是国务院宣布在境内证券市场实施国有股转持政策,从而掀开中国证券市场全新的一页。对于现在的A股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同时面临全流通时代、新机构时代、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随着股改第一股三一重工拉开全流通序幕,目前A股全流通上市公司达250多家。
市场对解禁股也经历了由“恐慌”到“接受”的过程。人们不会忘记,去年4月三一重工限售股解禁前,股价狂跌38%;而去年底海通证券开始解禁,其股价更是连续3个跌停板……与此大相径庭的是,今年5月浦发银行、中国联通等解禁并全流通,其股价不跌反涨。这批权重蓝筹全流通股的补涨,成为大盘持续反弹、并冲击2700点、2800点、2900点的中坚力量。
转持政策是一个新起点,相比重新认识大小限减持问题,更新更大的起点在于投资者如何真正在意识上接受全流通时代的到来。
为什么本轮反弹欲跌难调?为什么每每市场分歧加剧而大盘总是化险为夷?除了公认的货币政策宽松、流通性充裕等外在因素之外,就市场本身而言,就是A股进入全流通下的新机构时代。全流通改变了市场参与主体的格局。以大小限为主的产业资本掌握着市场60%的市值,而以基金、保险、券商为主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仅占30%左右,剩余10%左右则为中小投资者所持有。在这一新的机构竞争格局下,对投资价值的判断加入了产业资本的新视角,如市值估值和资源估值等。
业界把中国证券市场按参与主体的结构来断代:1998年以前可以称为散户市场;1998年以后随着基金等机构的发展壮大,市场进入机构时代,参与主体以基金、券商、保险、QFII等机构投资者为主,称之为金融资本或市场存量资本;而2008年以后随着股改的完成进入全流通市场,金融资本的主导地位让位于产业资本,并逐步进入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主导市场的新机构时代。
分析人士指出,新机构时代,产业资本在二级市场的活跃度将大大增加,产业资本之间的兼并收购可能成为市场的特征之一。加之大宗交易为市场提供有效的流通性,而随着全流通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为兼并收购提供了更好的市场环境,尤其是那些股权分散、市值不大的公司,更容易成为并购的对象,如茂业系举牌深国商、马应龙大幅增持羚锐股份、上实系三公司整合、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等。这场产业资本高速扩张的盛宴仅仅是开始,它将成为股市复苏的强劲推力。
分析人士通过比较指出,全球主要市场成份指数算术平均市盈率大都在15-35倍之间,而和我国全流通新发股票具有模拟可比性的恒指、道指、标普500、伦敦金融100指数算术平均市盈率分别为30、22、33、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