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5版:杭州新闻·民生
3  4  
PDF 版
· 贴沙河救生圈徒呼奈何
· 地下车库“重度高烧”
· 社区史料
写满老底子的故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居民自家DIY的门牌、不褪色的手工国旗……
社区史料
写满老底子的故事

  本报讯 去年的6月28日,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居委会被民政部专家组正式确认为“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中国社区建设史料展示中心的选址由此也定在了第一居委会的诞生地。今年10月份,展示中心即将落成开馆。昨天,展示中心筹建组介绍了目前史料征集的情况,记者在其中发现了不少让人稀罕的宝贝物件。

  第一代门牌:

  木头的,门牌号都是自己定的

  “这是一块很老的门牌,上面的地址‘牛羊司巷八号,垟门总代表,王国英’是手写上去的,但现在这位老人已经去世了。”展示中心筹建组的工作人员李海涛说,“现在能找到的是老人当时的邻居,住在牛羊司巷七号的杨月娥老人。”

  杨月娥今年84岁了,曾经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居民区干部,她依然记得年轻时候的事。杨月娥说,当时根本没有门牌号码这个概念,后来几个住户自己动手,找一些小块木板钉上去,再写上编号。王国英家的“牛羊司巷八号”,就是跟着“七号”顺手写下的。

  DIY五星红旗:

  手工缝的,颜色至今都没褪

  展示中心收到的史料实物中有一面特别的五星红旗,仔细看,上面的五角星都是用黄布缝上去的,套旗杆的白布边上还印着“建德梅城第一居委会”的字样。

  “那时候,第一居委会的活动很多,大家积极性也很高。为了活动的时候鼓舞士气,我们的社区干部就想,要是有一面国旗就好了。可那时去哪里找国旗啊?没办法,当时就找了一个手艺巧的裁缝,扯上红布做了一面,上面的五颗星都是他手工缝上去的。”

  2004年,梅城第一居委会和另外两个居委会合并成为总府社区。第一居委会的老主任——现年82岁的潘冬香将红旗交到了社区。潘老很欣慰,她说,这面手缝的红旗一直没有褪色,正如它见证的那些岁月一样,永远鲜亮如昨。

  “目前统计出来,全国有31个省、市、自治区捐赠了9000多件珍贵史料,杭州有686件。但是,有关上羊市街居委会的实物并不太多。”“所以,无论是当时用的茶杯、桌椅,还是铅笔、肩章,都可以。我们非常欢迎个人、社区、单位继续捐献反映社区建设历程的相关物件。”展示中心筹建组李海涛说。

  本报记者 李冠男

  本报通讯员 戴惠芬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民生 A0005 社区史料
写满老底子的故事
2009-6-27 48257178002CE175482575E10033BE8A[A1-李冠男≈A5-戴惠芬≈B1-张德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