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南山路上的1999酒吧里的一隅,一溜橱窗顶上贴着“杭州娱乐20年”的字样。这是一个迷你博物馆,有几张磁带封面上的迈克尔·杰克逊黝黑的年轻面庞,在酒吧的幽然灯光中颇为引人注目。三十多张迈克尔·杰克逊的音像制品,有磁带、CD、VCD、DVD甚至录像带,这些都是酒吧负责人胡晓峰引以为傲的“宝藏”。有贵客来访,他常常会把对方拉来看这些东西,有一点炫耀的意味。
昨天一整天,胡晓峰几乎都是在伤感的情绪中度过的。“和朋友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我们哥几个都在摇头叹息。或许真的是天妒英才啊,迈克尔·杰克逊和张国荣一样,都是走得那么突然,他们两个的离去让我特别难受。他猥亵男童案被判无罪释放,而他的世界巡演马上就要开始了,一切看起来都在好起来,不料他却……”
胡晓峰说,迈克尔·杰克逊沉寂了很久很久,几年来都不会听到这个名字。可是,一听到他的死讯,所有泛黄的记忆马上都鲜活了起来,好像就在昨天。“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那时还在上高中,第一次听到《颤栗者》这首歌,是在电视机上看MTV,那一刻自己就像着了魔一样,连自己在干什么都忘掉了,就是傻呆呆地在那里看着、听着。”胡晓峰回忆道,“从那以后,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到处搜集迈克尔·杰克逊的一切。可是,当时国内引进版的磁带不仅很贵,迈克尔·杰克逊的歌翻来覆去就那么几首,而且有卖的地方太少了,只有外文书店等几家。”
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托香港的朋友,在翡翠电视台或无线电视台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现场或MTV时,用录像机录下来,然后把录像带带回来,这让他们好好过了把瘾。有时,也有朋友从国外带来迈克尔·杰克逊的磁带,那这就成了人见人爱的宝贝,大家都把这个磁带拿回家,用四喇叭收录机反复地翻录。翻录到后来,录音带的音质比这个进口源带要差好多了,以现在的标准而言,几乎是惨不忍听。“可是在那时,就算是翻录后的歌声,对我们来说也像是天籁一般。那时,一盒磁带一天反复听个五六遍是家常便饭,经常要父母忍无可忍地把磁带没收告终。”
迈克尔·杰克逊之于胡晓峰,不仅仅是偶像那么简单,而是上升到了事业的层次。“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是最吸引我的,渐渐地,我就有了以跳舞为生的想法。1987年,我高中毕业后,到浙江省群艺馆办起了一个舞蹈培训班。那时电影《霹雳舞》风靡全中国,但是电影里舞蹈的片段和音乐太少了。而迈克尔·杰克逊的大量歌曲和MTV成为了我们最好的教材。他的太空漫步、身体抖动、失去重心、沿墙边移动等经典动作,都是我们必学的。”伴随着全社会的霹雳舞热,培训班红了两三年。“当时一个班有30到50个学生,最热的时候一天要同时开三个班,真的是忙不过来。”胡晓峰告诉记者,来学舞的人,除了年轻富有激情的大中学生以外,更多的是单位里的上班族,就相当于今天的小资的那批人,当时业余娱乐活动比较缺乏,他们把像迈克尔·杰克逊那样跳舞当作一件最时尚的事。
“迈克尔·杰克逊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是不可复制的。”胡晓峰感叹道:“比如麦当娜这样的顶级天后,还是有‘小甜甜’布兰妮等一批后生模仿她的类型取得成功。却没有人能够单纯模仿迈克尔·杰克逊而大红大紫。迈克尔·杰克逊就是一代人流行文化的象征,他早就活在我们心里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可以安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