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美国的文理学院是个“谜”。学校小,档次是否能跟耶鲁哈佛相提并论?教学方式差异在哪里?为何像希拉里、赵小兰、杰奎琳名流都来自美国的文理学院……7月4日上午9时,本报主办的“迷你常青藤——走进美国文理学院”专场报告会(地点在浙报大楼4楼多功能厅),邀请了沪杭4位就读美国知名文理学院的优秀学子,讲述他们最真实的求学经历,对你申请美国顶尖名校,也许有所借鉴。
这里,我们介绍两位即将在现场演讲的上海学子,对文理学院的个性感悟。
边璐:2005年高考时放弃复旦大学录取,选择全奖就读排名全美12名的文理学院——美国格林奈尔学院,今年本科毕业,赴哈佛大学全奖攻读东亚地区研究的研究生。
徐一林:2005年放弃香港中文大学全奖,凭托福满分、SAT1530(总分1600分)获全奖,赴美国考比学院攻读经济和数学双学位本科,今年参加LSAT考试获179(满分180分),于今年秋天赴哈佛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
边路本科就读的格林奈尔学院,每个专业都按照小班设置,最小规模的班只有6个人,最大的班级也只有20个人。
据边路介绍,美国很多综合性的大学,因为学生比较多,本科分大课和小课,大课都是好几百个学生一间,根本跟教授说不上话,要跟教授聊天、请教,只能预约,但是这么多学生,约到你头上的时候,没准你的问题都解决了。
文理学院就不同,学生和教授有很多接触的机会。在课堂上,你的观点和表现都很受到教授的关注。
和边路一样,徐一林目前都是准哈佛学生。正是因为文理学院的规模往往不大,所以本科学生就有了给教授直接当助手的机会。学经济的徐一林深有体会。他申请哈佛法学院的个人材料,有一份同辈竞争者中鲜有的经历。“我在本科阶段,年年暑假跟着导师做调研,作课外的项目研究。”
本报通讯员 章咪佳
本报记者 王慧华
特别提醒:入场票领票点:杭州体育场路178号浙报大门口钱江报刊发行公司营业厅,咨询电话9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