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6月浙江人文大讲堂推出“人文传统与人生哲思”系列后,7月和8月,大讲堂再推“青春”系列,由省内年轻的新锐学者,以组合对谈的创新形式,围绕大众关注的新闻热点话题,展开思想观点的碰撞,展示青年学者独立思考的新见,传递人文新知。
这些并不为人熟知的70后学者群,他们可能会为大讲堂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对主办方来说也可能是一次学问的冒险。因为他们不是百家讲坛的常客,不是如雷贯耳的大家,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高校较受学生欢迎的年轻新锐老师。为了登台亮相,从5月开始他们就在默默准备演讲素材,主办方也试听过他们的串讲,坦诚交换过意见,他们也谦虚地一改再改,力争为大讲堂听众奉献品味不错的知识盛宴。
继6月我们推出“人文传统与人生哲思”系列送夏日清凉后,读者厚爱多多,特别是上海电视大学鲍鹏山教授讲孔子、老子,场场加座,“鲍粉”太热情了,要求加演。鲍教授现在书债很多,但“迫于”浙江听众的热情,他勉强答应8月再来讲庄子,并为我们推荐了他最尊敬的老师——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导骆玉明教授。老鲍说:“如果我的学问可以讲一场,说骆老师的学问可以讲100场,也不为过。他是我在复旦求学时碰到的最有学问的老师,非常有个性,深受学生爱戴。”于是,我们与老鲍的老师——骆玉明教授联系上,有了7月10日的这场《魏晋南北朝的名士风度》,我们充满期待!
在7月和8月,青春和人生哲思系列将穿插进行。
青春系列预告
第206讲
题目:圣贤之学与人生之乐
主讲人:邓新文 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
时间:7月4日(星期六)上午9:00~11:30
地点: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简历:邓新文,1967年生。近来被称为“浙江鲍鹏山”,擅讲国学系列,现为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一直致力于人生幸福与学问之方的探究。近年来,先后应邀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高等学府,作百余场国学普及演讲,深受师生欢迎。发表《论儒学的性质》等数十篇论文。出版专著《马一浮六艺一心论研究》。
第208讲
题目:国学热的冷思考
主讲人:何善蒙 浙江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陈志坚 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于钟华 浙江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研究所博士
时间:7月18日(星期六)上午9:00~11:30
地点: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简历:
何善蒙,1977年生。现为浙江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从事中国哲学史、中国宗教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魏晋情论》、《隐逸诗人——寒山传》等。
陈志坚,1972年生。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史、政治史、制度史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出版有《唐代州郡制度研究》、《大唐如此江山》等著作。
于钟华,1974年生。现为浙江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研究所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典书法、古典文论、西方哲学史及现象学研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报》专栏作家。著有《中国书法笔法史》、《魏晋古法研究》、《近三百年碑学书法研究》等。
第209讲
题目:对话网络伦理——由人肉搜索展开
主讲人:胡铭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清源学社副社长
卢小雁 浙江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梁君英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
时间:7月25日(星期六)上午9:00~11:30
地点: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简历:
胡铭,1978年生。现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兼任浙江省法学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省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浙江大学“紫金计划”。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等课题,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法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刑事司法民主论》等专著。
卢小雁,1972年生。现为浙江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新媒体与动漫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脑广告设计与制作》,负责和参与多项国家重要教学科研项目,教学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全国、省部及校厅级奖项。
梁君英,1974年生。现为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翻译学。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构式语法、口译过程的实证研究。曾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语言节律的三维模式及其认知功能研究,主持同声传译过程中的工作记忆和双语控制研究,口译过程中的双语词汇提取研究等多个研究项目。
“人文传统与人生哲思”系列之五
第207讲
题目:魏晋南北朝的名士风度
主讲人:骆玉明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时间:7月10日(星期五)晚上7:00~9:00
地点: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简历:骆玉明,1951年生。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辞海》编委、中国古典文学分科主编。著有《简明中国文学史》、《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纵放悲歌——明中叶江南才士诗》、《老庄哲学随谈》、《世说新语精读》等,合著有《中国文学史》(三卷本)、《徐文长评传》等。另有各类文章数百篇,刊于内地及港台报刊。 本报通讯员 蔡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