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随着高考中考等大考结束,志愿填写完毕,不少招生广告也接踵而来,一些招生骗子在广告中设置陷阱,把敛财黑手伸向落榜考生家庭的口袋。近日,记者从浙江省工商局获悉,工商部门连日来接到不少有关各类院校虚假招生广告的投诉。
据工商人员介绍,目前浙江招生市场上的违规广告共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部分异地学校招生绕过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核,在媒体上刊登夸大甚至是虚假的招生广告信息;二是一些民办高校和社会办学机构委托中介进行异地招生,这些中介机构通常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有些甚至根本不具备相关资质证明,发布虚假信息迷惑考生,收取高额费用,考生能否顺利入学并没有保障;三是少数学校夸大本校情况,误导学生,比如将自考助学、证书培训说成学历教育,将学历文凭考试说成民办高等教育;四是一些社会办学机构明明是与名牌大学合作办学,但在招生宣传时故意混淆办学主体,直接说成是某名牌大学招生,并强调落榜生与统招生一样上课、一样毕业、颁发同样的学历文凭。
“对于这些广告,虽然不少学生和家长心存疑虑,可为了前途,他们仍然将钞票交给这些所谓的‘招生办’,身陷骗局。”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全省已经开展了打击虚假招生广告的专项执法行动。 本报通讯员 陈淳戈
本报记者 陈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