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会杯决赛,虽然美国人让巴西人出了一身冷汗。不过在法比亚诺、卡卡和卢西奥等在欧洲大红大紫的球星的发力下,巴西人还是打破了美国人的“铁桶阵”,3∶2最终逆转了比赛卫冕成功。
捧得金杯的巴西足球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再次风光了一把,但比球迷还要高兴的可能是这些球员的经纪人或者俱乐部。比如正在转会传闻中的法比亚诺、麦孔等人的身价又得往上涨了。而作为国内新秀的桑托斯和拉米雷斯将得到更多欧洲足球大俱乐部的关注,赴欧洲足坛淘金不过是时间问题。
熟悉巴西足球的人对这一幕并不陌生,这在巴西国内不是个别现象,实际上对于巴西人来说,球员买卖已经上升到了国际贸易的高度,每年都能为国家和个人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欧洲俱乐部就有551名巴西球员为各大联赛效力,这些球员足以组成20多支球队,足以在欧洲国家组成一个联赛了。
卡莱奥·科拉题为《与黄金等价的球鞋》文章描述:1962年12月,意大利尤文图斯俱乐部有意购买几个月前在智利世界杯上表现出色的巴西球员阿马里尔多,遭到巴西博塔福古俱乐部的拒绝。
但是这种情况在47年后的巴西恐怕要被当作外星人看待。只要有钱,没有什么不可以卖的——足球首先是一笔生意,如今巴西俱乐部热衷的是挖掘年轻天才,然后把他们卖到欧洲俱乐部换取大笔的欧元。
据统计,2008年被卖到国外俱乐部的巴西球员交易共完成1176笔,这足足比2005年增长46%。打个比方,如果一名巴西球员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市,那他会成为最抢手的“商品”,因为投资这种“商品”的收益比黄金还高。
2008年1月,巴西圣保罗队18岁中卫布雷诺转会到德国拜仁,花了拜仁1200万欧元。不到半年的时间,投资者就得到了2300%的回报。
由于欧洲各大俱乐部在巴西挖人的频率越来越高,近年来巴西球员出国低龄化明显,以致巴西政府不得不出台了一个转会政策——低于18岁的巴西球员不得转会到国外。
但是即便如此,在抢购巴西球员的竞赛中,签约球员年龄下降的速度依然比他们身价上涨的速度还快,这些转会中一些欧洲大俱乐部干脆先买下看好的球员,然后等他们满18岁以后再带到欧洲。
“娃娃球星”卡约·韦尔内克,他今年只有10岁,但他已经是意大利罗马俱乐部的球员了。瑞士国际体育研究中心的拉法埃莱·波利说:“足球运动员变成了商品,而巴西是这种商品最大的出口国。”
挑选和训练巴西年轻球星,静静等待欧洲大俱乐部的垂青,只要有人要,这些年轻的球员就成了一颗金蛋,这真是绝佳的生意经。对于这些手里的金疙瘩,巴西俱乐部的经理们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俱乐部经理还会经常给他的父母打电话嘘寒问暖,并请他们喝咖啡。
因为回报率惊人,这个一本万利的生意甚至吸引了不同行业的投资者前来淘金。像超市连锁企业,甚至制药公司都搀合进来了。
不少企业采用类似入股的方式参与球员买卖,这也造成了巴西球员所有权的混乱,像曼联的特维斯和利物浦的马斯切拉诺就是最好的例子。
巴西克鲁塞罗队20岁的前锋吉列尔梅·古斯芒转会乌克兰基辅迪纳莫时,拥有该球员42.5%的转会获益权的希格马制药公司从中获益600万雷亚尔。超市连锁企业松达集团拥有30名职业球员和70名青年球员的“股份”。该集团投资合伙人蒂亚戈·费罗说:“预计我们投入的资本将在两年内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