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2版:人文·文娱
3  4  
PDF 版
· “韩英”王玉珍在杭为老艺术家叫苦
· 《万卷楼》
“上星”开课
· 阿雅:
我没新招了
· 数字电影大赛门槛低
· 8月杭州开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7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洪湖赤卫队》的作曲兼编剧张敬安晚年病重无钱医治,在窘迫中离世
“韩英”王玉珍在杭为老艺术家叫苦
  本报记者 屠晨昕

  

  “虽然《洪湖赤卫队》当年那么火,可是创作该剧的湖北歌舞剧院这些年可以说是挣扎着度过来的,连该剧作曲兼编剧张敬安晚年生重病,都没钱报销医药费。说实话,这10年以来,还是第一次有其他省份的艺术团排演歌剧《洪湖赤卫队》,所以我一定要来。”第一代“韩英”王玉珍,一位头上戴着光环的老艺术家,昨天在杭州向记者大倒苦水。

  王玉珍这次来杭州,是为了浙江理工大学新排演的歌剧《洪湖赤卫队》,该剧从9月开始要在全省高校巡演。收到做艺术指导的邀请后,王玉珍很兴奋,她主动提出不收取一分钱报酬。为了帮助负责该剧排演的校艺术中心主任金永玲获得版权,她还专程跑了一趟老家湖北,去找她的老单位湖北歌舞剧院的领导以及张敬安的夫人。结果对方同意了无偿使用歌剧版权。接着,她又马不停蹄地来杭州看彩排,提出了简化舞台、增加旁白等建议,可见她对弘扬《洪湖赤卫队》的意愿有多么强烈。

  在饭桌上,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的王玉珍谈到老单位湖北歌舞剧院唏嘘不已。“《洪湖赤卫队》的两位作曲张敬安、欧阳谦叔重病缠身、生活窘迫,两人于近年相继去世,真是可怜啊!”

  作为艺术家,张敬安有着辉煌过去。他生前任湖北省文联、省音协副主席,一生写过几十部歌剧作品。他是歌剧《洪湖赤卫队》创作团队的核心,许多主要唱段都出自他的笔下,如脍炙人口的《洪湖水,浪打浪》(重唱部分由欧阳谦叔续写)、《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等。1959年创作完成后,张敬安又给演员教唱,指挥乐队从排练到首演。

  “张敬安1978年起当上湖北歌剧团团长,可是他的工资待遇并不高,从几十块到一两百块,并不比一般歌舞团演员高多少。虽然《洪湖赤卫队》的绝大多数歌曲都是他写的,可是《洪湖赤卫队》的版权是在湖北歌舞剧院手里,除了2001年电视广告侵权的一个官司,他和欧阳谦叔获得了25万元使用费以外,根本就没有从中得到多少经济利益。何况,2001年拿到钱时,也已经病入膏肓、无力回天了。”

  王玉珍告诉记者,1987年张敬安突患中风,此后一直卧床不起,陷入了与病魔的抗争之中。在家躺了5年,在医院住了4年。“老张两夫妻都是从湖北歌舞剧院离休的。可是,剧团经费也很紧张,大笔医疗费无法报销。因此,治疗时断时续,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病情。”张敬安的4个儿女过去都在外地工作,为了照顾父亲,一个女儿费尽周折把工作调回武汉。再后来,张敬安老伴周慧华的年纪也大了,照顾他越来越吃力,在张敬安个人的要求下住进了老年公寓。“另一位主创人员杨会召也很不幸,他比张敬安晚一个月患中风住院。两人晚年生活中只能在病床上互相牵挂。”

  “这些年剧院经营情况不善、日子不好过。《洪湖赤卫队》是红极一时,可是火的时候还没有市场经济,没有赚什么钱。现在是市场经济,可歌剧已经不红了。可苦了那批老艺术家了。”说到这里,王玉珍直摇头。

  “因为演了韩英,我成了全国闻名的人物,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张敬安他们呢?”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娱 D0002 “韩英”王玉珍在杭为老艺术家叫苦 2009-7-1 48257178002CE175482575E5002420F2[A1-丰峰≈B1-丰峰];钱江晚报d00022009-07-01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