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7版:中国新闻·了望
3  4  
PDF 版
· 隔墙里咋塞的全是纸
· 编外医生49年还“血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每天在医院做义工
编外医生49年还“血债”
  前日早晨7点51分,重庆江津城区雷雨交加。满头白发的张沛然刚出现在江津区人民医院门口,一神态焦虑的男子冲到他面前:“你是不是张老师?”“是,小伙子有病人需要帮忙?”得知对方的爱人得了子宫肌瘤,急需手术,来不及擦拭满头雨水,张大爷立即上前帮忙。

  9点05分,将需要做B超的病人带到综合楼妇产科交给医生,张大爷又快步走向隔壁大楼的传染科。64岁的肝癌患者张瑞华,在那里等着他代为办理住院手续。

  11点47分,他折回综合楼脑外科,给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张登春喂饭……

  白天在医院忙碌,晚上,则成了张大爷煲电话粥的特定时间:或是接受病员的求助预约,或是给服务的患者打电话,安慰、鼓励他们与病魔抗争。

  49年来,张大爷每天都这么过的。执著地在医院为病人排忧解难。他说,这是为了还一笔“血债”。

  1955年,从南京邮电学校毕业后,张沛然被分配到青海省邮电局上班。

  1959年9月,他突然患病卧床不起,当地医院诊断是肝癌。“以为时日不多,我向组织申请回老家重庆。”

  1960年初,张沛然在新桥医院复诊,得知患的是心脏病,急需手术。手术中,急需再输血。此时,医院却没了与他吻合的血浆。危在旦夕时,给他做手术的李医生献出300毫升救命血。“醒来知情后,我暗下决心,一辈子在医院当义工,偿还这笔‘血债’。”

  半年后,张沛然身体康复,并调到江津邮电局工作。他开始践行诺言:每天下班后到医院蹲点,哪个病人需要帮助,就主动迎上去。“最先只是帮忙指路,慢慢发展成代为排队、缴费、找对应的医生等。”

  只要是患者求助,张大爷总是有求必应。历年来,张大爷帮助的患者,他自己都记不清具体数目。此外,他还为生病的同事、陌生患者垫付不少医药费,“至今,还有上万元债务无法追回。”    

  重庆晚报供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中国新闻·了望 B0007 编外医生49年还“血债” 2009-7-1 48257178002CE175482575E50049991F[B1-张亚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