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5版:财富·趋势
3  4  
PDF 版
· 巨额薪酬重返华尔街
· 今年全球贸易额萎缩10%
· 人民币即期结售汇牌价
· 金融界唱起“对台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生意刚有起色,金融巨头“好了伤疤忘了痛”
巨额薪酬重返华尔街
卜晓明
  美国纽约华尔街眼下生意不赖。如果好光景能够持续,巨额薪酬红包将重返华尔街,数字可能不会低于2007年。

  美国《华尔街日报》2日报道,华尔街数家金融机构2009年预计将向员工派发巨额薪酬。其中垃圾债券交易部门因业务不断扩大,员工将获得最丰厚薪酬;资产抵押证券等部门员工的薪酬和饭碗则无法确定。

  薪酬赶超历史纪录

  报道说,根据分析师测算的2009年盈利前景,高盛集团今年预备派发总额200亿美元薪酬,平均每名员工70万美元,几乎为去年人均36.3万美元的两倍,超过2007财政年度的人均66.1万美元。

  分析师预计,摩根士丹利公司今年可能派发110亿美元至140亿美元的薪酬加福利,人均入账金额将超过去年的26.2万美元。瑞士信贷银行分析师霍华德·陈说,摩根士丹利今年人均薪酬将接近2007度的34万美元。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大型金融机构归还了政府救援款,便放开手脚发放高额薪酬。与此同时,外资银行在发放薪酬方面也日益“豪放”。

  报道说,德意志银行今年招聘固定收入的交易员和销售员时开始讨论提供两年保证薪酬。“劳资合同似乎回到2007年,”位于纽约的就业律师史蒂文·埃克豪斯说,他最近接手数份劳资合同,上写8位数保证薪酬,有效期1至3年不等。

  花样翻新应对监管

  虽然华尔街金融机构不愿给薪酬水平封顶,但一些金融机构选择调整薪酬结构和奖金组合,以应对金融危机和政府监管。

  例如,一些金融机构在薪酬体系中增加薪水和股票构成,或向劳资合同添加把员工薪酬与机构长远发展密切挂钩的“回补”条款。

  向某些新聘员工提供两年保证薪酬的做法尚不多见,只有少数金融机构选择这种薪酬体制。花旗集团因处于投资者和政府密切监督下,就避免提供类似保证薪酬。

  高盛集团相对竞争对手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因此一直使用奖金奖励表现出色的员工。不过,在管理薪酬和福利等方面,高盛一直比较谨慎,以免招惹批评。

  《华尔街日报》评论,华尔街金融机构近来增加员工薪酬的举动反映出,华尔街高级管理人员一方面想维持薪酬在足够高的水平以保持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得确保薪酬水平不至引起国会议员愤怒。

  华尔街金融机构高管及其说客已不止一次就薪酬事宜与联邦政府“薪酬沙皇”肯尼思·范伯格提前通气。财政部一名发言人说,范伯格刚着手审查7家接受破例援助的金融机构的薪酬方案,“他还没批准其中任何方案”。

  巨薪吊足员工胃口

  分析师预计的巨额薪酬今年能否落实,取决于华尔街能否从去年巨额损失中持续恢复盈利。

  高盛上月归还100亿美元财政部救援资金时,集团总裁加里·科恩向全体员工发送语音信息,提醒员工继续集中精力,不要改变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高盛其他管理人员告诫年轻员工勿进办公楼附近酒吧,勿用企业信用卡付账。

  高盛一名发言人说,“我们仅累积了一个季度的薪酬和福利增长”,同比增长18%主要源于盈利增加,“高盛发放薪酬的操作仍与本机构业绩基本挂钩”。

  摩根士丹利今年第一季度预留20.8亿美元用于发放薪酬,占当季利润68%。瑞士信贷银行分析师陈说,摩根士丹利可能动用2009年利润的大约54%满足员工薪酬和福利。作为业界规则,证券机构50%的利润用于发放薪酬。

  华尔街一猎头公司高管拉斯·格尔森说:“关于奖金的所有兴奋情绪基于业务恢复正常、大环境坚挺的预期。如果今年第四季度业绩显著下滑,金融机构奖金水平不会超出2008年太多。”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财富·趋势 C0005 巨额薪酬重返华尔街 卜晓明 2009-7-3 钱江晚报c00052009-07-0300020;48257178002CE175482575E70046C469[A1-新华社记者≈B1-王燕平];钱江晚报c00052009-07-0300016;钱江晚报c00052009-07-03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