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8版:人文·文娱
3  4  
PDF 版
· 揭秘浙籍文化大师人生际遇
· “非遗”曲艺项目杭州汇演
· 南下干部的建国记忆
· 网站点击率超5亿次
· 赵老师这次很猛很豁得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祝福我的祖国”进行时
南下干部的建国记忆
  本报讯 60年前,为了支援全国解放,大批的山东干部被抽调出来,组成“南下干部”纵队。为了建国大业,他们中,有人离开了挚爱的亲人,有人放弃了稳定的生活,做出了许多改变和牺牲。一个甲子过去了,当年朝气蓬勃的南下干部们,如今大多已是“耄耋”老人,但人民没有忘记他们,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起,我们把目光投向落根浙江大地的南下老干部,他们的故事饱含对祖国的一腔热情。

  狄燕里老人就是其中之一。当年,他放弃了读书机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抗日的热潮之中。“为了国家的解放,放弃是值得的。”老人的语气里有坚定,也透着淡淡的惆怅和遗憾。断断续续念书到14岁,狄燕里就和父亲、哥哥一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虽然合上了手中爱若珍宝的书本,但是,一本更大更有内涵的书本却在狄燕里的成长中慢慢打开,那就是——生活。

  “渡江后就和我父亲、哥哥失散了,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联系上。”一个人成长的日子是寂寞的,但却也是可以学会最多的东西的。“只要有时间就会看书。除了在抗日根据地的党校学习政治之外,还到处找书看,书给我很多生活启发。”

  或许是书读得多了,说起对祖国的祝福,狄老出口成章:祝福祖国,我们掬一捧黄色的浪花倾听历史的涛声;祝福祖国,我们轻托长城上的青砖感知散尽的烽烟;祝福祖国,我们难忘天安门城楼上振聋发聩的宣言,我们在东方神来的满眼喜色中踏上征程。

  实习生 朱文蔚

  本报记者 徐 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娱 A0008 南下干部的建国记忆 2009-7-5 48257178002CE175482575E9003EED32[A1-丰峰≈B1-丰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