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6版:时评
3  4  
PDF 版
· 要公平 先公开
· 楼倒债不倒
· “空间视觉权”
是个好发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要公平 先公开
■陈志农
  ■要杜绝社会上一些腐败毒素对高考领域的侵蚀,而防毒素的最好方法,就是公开、透明,让“阳光”把那些毒素杀死;要公平,先公开。

  为挽回“加分门”的负面影响,7月2日,重庆市招办再次通过招办公众信息网,向社会公示2009年普招加分信息,逾7万考生榜上有名。重庆市招办表示,再次公示高考加分信息,是执行教育部有关规定,实行“阳光招生”,并欢迎社会继续就违规享受高考各类加分资格的考生进行举报。

  这本来是好事一桩,可以为包括招办在内的重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形象“加分”不少。可惜的是“阳光”太过短暂,仅仅过了一天时间,招办网站上的加分名单就被删除了。仅剩下特长生公示名单一项。

  重庆招办删掉加分名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因为招办负责人不愿回应,我们无从知道。有网友猜测这是重庆招办为避免有“好事者”与先前公示的名单相比较,从1万多名享受聚居区少数民族加分照顾考生中找到被剔除的31名少数民族加分存在问题的考生,然后再对这些考生及家长身份进行“人肉搜索”,所以就撤下了公示名单。

  不管真实原因是什么,重庆市招办都不应、也无权把加分名单删掉。高考加分名单,关系到教育公平,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高考仍是人生中重要一环,会影响人一生的命运。在一个省内,分数相差一分,排名就会相差数百上千,更何况加10分、20分,广大考生对高考加分理应有知情权。如果真像网友猜测的那样,为了保护那31名问题考生而删掉名单,就侵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尤其是广大埋头苦读走正道的考生的利益。再说,堂堂直辖市的招办,第一天还信誓旦旦地说要“阳光招生”,将高考加分名单公示,要广大群众监督。第二天就将名单删掉,是否太过儿戏,以后叫人家怎么相信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像高考加分这样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的信息,理应公开、透明,放到阳光下晒一晒。但现在许多地方对高考加分名单却讳莫如深,不是删名单,就是搞个“洁版”来应付群众监督,高考加分名单简直像“黑名单”一样怕见光。说到底,这些人那样做,还不是为了把水搞混,好从中渔利。

  正像教育部官员说的那样,在目前,高考仍是比较公平、值得信赖的国家教育考试。但前提是公平。要杜绝社会上一些腐败毒素对高考领域的侵蚀,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透明,让“阳光”把那些毒素杀死。要公平,先公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时评 A0016 要公平 先公开 ■陈志农 2009-7-5 钱江晚报a00162009-07-0500018;48257178002CE175482575E9004BC885[B1-戎国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