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1版:人物
3  4  
PDF 版
· 中国谋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7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智库崛起中
中国谋士
  3个月前,从国务院副总理的职位上引退一年后,71岁的曾培炎再度“出山”,担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从执行副理事长到理事会成员的一长串名单,囊括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王春正、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经济学家厉以宁、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魏礼群、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中投董事长楼继伟、全国社保基金会理事长戴相龙等等一大批层次高、有威望、人脉广、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

  曾培炎的统率,加上整个中心不同寻常的“豪华”阵容,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备受海内外瞩目,一时有“中国最高级别智库”之称。它被视作是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半官半民的新型高级智库的一次质的飞跃。

  7月2日至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做出了它成立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在北京举办“全球智库峰会”,来自世界各地数百位各国政要、学人和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代表和近百家国际、国内主要智库和国际组织参加了会议,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在世界智库界史无先例。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桑顿、国际行动理事会秘书长宫崎勇、世界经理人集团和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席蒙代尔、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研究部主任傅瑞伟……这些来自全球各智库的重量级人物,围绕“全球经济危机与世界经济展望”,带头掀起了一场吸引世界眼球的头脑风暴——如何评估当今各国经济危机的应对政策?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又将怎样?如何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

  这场脑力激荡,不仅让我们见识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智库是如何在碰撞中闪光,更表达了一种极其殷切的意愿——中国智库要“崛起”。

  智库,这个曾经的纯军事术语现在已经被延伸为了那些从事政策研究的、以影响政府政策选择为目标的、独立的非营利组织。新年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了《2008年全球智库报告》。该报告认为目前全球共有5465家智库。从地区看,北美和西欧有3080家,占比56.35%,亚洲只有653家,占比11.95 %;从国别看,美国以1777家最多,其次是英国的283家和德国的186家。资料显示,中国研究机构为2500家,其中以政策研究为核心、直接或间接为政府服务的“智库型”研究机构达到2000家,但在这份智库报告中,中国仅有74家被认可。

  中国自古重“谋士”。春秋战国时期,春申君揽门客三千。而孔子、墨子、诸葛亮等更是智库的杰出代表。然而近代以来,中国智库发展却明显滞后于世界潮流。由于体制环境、资金和评价体系,以及公信力等问题,中国智库在国际舞台上鲜有显著成就,议程设置能力与话语权弱小,难与西方顶尖智库对话。因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这个汇集了中国政界、商界、学界力量,有着很多卸任和在职高官的智库,被人们寄予了很大期望。

  这些当代中国谋士所要做的,就是带领中国智库在国际话语权体系中获得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地位。          麦郡

  C2~3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物 C0001 中国谋士 2009-7-6 48257178002CE175482575E9004D56E4[B1-何黎];钱江晚报c00012009-07-06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