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3版:焦点人物
3  4  
PDF 版
· 桑顿:中国是我未来的一部分
· 宫崎勇:危机之后要建“和谐社会”
· 傅瑞伟:智库带来“智力源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主席
桑顿:中国是我未来的一部分
  “一个好的智库应该具有哪些素质”,这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桑顿在“全球智库峰会”开幕式上发言的主题。布鲁金斯学会是华盛顿学术界的主流智库之一,在《2008年全球智库报告》中排名第一。这个学会规模之大、历史之久远、研究之深入,让它被称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智库”。而作为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的桑顿,曾经担任著名投资公司高盛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如今则是拿着一年一美元象征性报酬的清华大学全职教授。

  桑顿1954年在纽约出生,用了8年时间分别在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获得了历史学士、法律硕士和管理学硕士学位。二十六岁找工作时,他没有遵循父母都是律师的家族传统,而是把目光移向投资金融领域,1980年桑顿进入了有着100多年历史的高盛公司。

  作为并购方面的专家,上世纪80年代,桑顿凭靠令人叫绝的交易策略使得昏睡的伦敦市场复兴,也因此树立起名声,踏上了成为世界知名投资银行家的金光大道。

  在欧洲征战多年以后,桑顿发现亚洲跟当年的欧洲有着相似之处,亚洲尤其是中国蕴藏着丰富的市场潜力。1996年年底,他在兼顾欧洲战略决策的同时,被任命为亚太区的主席,并在这个位置上干了近三年。

  随着高盛国际业务的不断发展,桑顿也越来越接近公司内权力的顶峰。1999年3月,桑顿成为高盛公司的总裁;同年5月,他又被任命为联合首席运营官。2003年,正当他成为接替该公司CEO的热门人选之际,桑顿突然宣布辞职,来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当一名客座教授,每周一次往返于北京和纽约的家。

  这位被誉为“眼光最犀利”的投资家从高盛集团“激流勇退”的举动震惊业界。桑顿对此表示:“我不确定这条路会通向何方,但我知道,无论它通向何方,中国都将是我未来的一部分。”现在,他在清华大学负责一个“全球领导力课程”。

  桑顿曾多次表示,中国的崛起是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他相信,谁能更好地了解中国,谁就掌握了参与和推动历史的资本,而且,21世纪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世界的和平需要一个积极的、负责任的中国。于是,他斥巨资在布鲁金斯学会开设了“约翰·桑顿中国中心”,广揽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组织中国问题研究工作,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安全、气候能源等诸多领域。如今,该中心已成为华盛顿智库中颇具影响力的中国问题研究团队。

  峰会“智言”

  ◎在布鲁金斯有三个核心价值,质量、独立、影响,这三个素质是指导了我们的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提供机会,能够在公共政策领域成为全球的领先者。质量、独立、影响。任何智库都取决于学者的质量,智库争夺各自领域优秀的学者,他们拥有创造的智慧,他们把思想变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特别是我在清华大学教书的经历中知道,中国绝对不缺乏符合上述素质的学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焦点人物 C0003 桑顿:中国是我未来的一部分 2009-7-6 钱江晚报c00032009-07-0600010;钱江晚报c00032009-07-0600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