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6版:漩涡
3  4  
PDF 版
· 何川洋:“高考加分”的迷失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7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何川洋:“高考加分”的迷失者
本版撰述: 本报记者 徐健
  高考分数揭晓,与其他城市的情况一样,关于“谁是高考英雄”的新闻占据了重庆报纸的重要版面。得分最高的几位考生都接受媒体采访,讲述了自己学习的故事;唯一例外者是文科成绩最高分的何川洋———这位来自重庆市南开中学的“状元郎”关闭了手机,拒绝一切采访,就连他的照片也难以找到。

  6月初,媒体曝出“重庆市巴蜀中学部分高考考生的少数民族身份造假”,随后成立的重庆市联合调查组表示,将对市直属7所重点中学具有少数民族加分资格的238名学生进行全面调查。6月22日,调查组公布调查结果,该市有31名考生为获得高考加分,更改民族身份,将户籍迁入少数民族聚居地。而何川洋的名字就在这31名考生中。

  失踪的高考状元

  何川洋是重庆市巫山县官阳镇人,父母均为公务员,父亲何业大是巫山县招办主任,母亲卢林琼担任着巫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的职务。母亲卢玲琼说,孩子跟着丈夫何业大,3岁看四大名著少儿读本,5岁多就开始读书,平时功课都不用父母操心。2006年,重庆南开中学支援巫山县,何川洋以总分677分、全县第四名的成绩进入南开中学学习。

  南开中学高三(十八)班除了8个男生外,其余48个全是女生,班主任周斌从高二分科后就一直带着他的56个学生。在老师的眼里,何川洋口才很好,性格活泼。不过,在班里,何川洋并未担任学生干部。老师对何川洋的评价就是:聪明、单纯,学习非常踏实,是个有计划地学习的小男生。“他一直是想考北大,所以自己也一直按着这个目标一步步地在努力。” 周斌说,何川洋脑瓜很灵光,在学习上也从来不耍小聪明。

  “他的文学功底很深,唐诗宋词是信手拈来。”周斌说,这是何川洋给他的最深印象。由于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何川洋还有个艺术特长,古筝也演绎得不错。在之前的大大小小考试中,何川洋从未考过第一,而总是保持在前10名。当初进南开时,小何也不拔尖,成绩属中等偏上。“没有一科特别突出,也没有一科特别不好。”对于何川洋此次考出659分的最高分,周斌觉得是爆出了冷门。何川洋的理想是到北大清华读金融国际班或建筑。大学毕业后,争取到国外见识见识,开阔视野。

  6月24日下午6点,重庆市招办正式公布高考分数,重庆多家媒体记者开始联系采访文科最高分何川洋,却发现:既无法电话联系上,也找不到其住址,何川洋成了一个“失踪者”。

  何川洋为什么“失踪”?其班主任周斌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在何川洋查阅了高考成绩,并向老师报告了分数以后,就表示“自己不愿接受采访。”周老师解释,“失踪”的原因是何川洋“很低调”。不过,事实显然并非如此。25日,开始有数位网友报料,称何川洋是因为民族造假被查,心虚和陷入恐慌,所以不敢面对媒体。在重庆市招办信息网上,何川洋位列“2009重庆市直属中学报名考生中聚居少数民族(民族乡)特征信息公示”表中,其“享受照顾类别”为“民族乡民族考生土家族”。随后,巫山县一位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默认了何川洋因少数民族加分造假被严肃处理,取消加分并已将民族由土家族改回了汉族。

  离奇的造假风波

  经过媒体的层层抽丝剥茧,这场离奇的造假事件渐渐浮出水面。早在2006年上半年,在县招生办工作的何业大找到时任中共巫山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巫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的万民强,请他帮忙更改何川洋民族身份。何业大之妻卢林琼知道此事。何业大的妹妹何业清办理了所需资料,并于2006年7月12日将以上资料及申请书交到万民强手中。万民强没有按照规定查看何业大身份证和户口簿的原件,未进行严格审查,于2006年7月12日在何川洋的“民族身份更改申请审批表”上签注“同意报批”的意见,并报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进行审批。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于2006年10月9日批准申请,并发放了更改证明书。何业清凭更改证明书到公安机关办理了民族身份更改。

  “我其实根本不晓得是怎么回事。爷爷、奶奶都在包帕子、背背篓,我认为这就是土家族的特征。”何川洋说,自己从高一开始,填表就是填的土家族,“以前不需要填表”。

  而今,何川洋的身份证和其他各种身份信息,都改回了汉族,“说实话,到现在我还是一头雾水。”何川洋说,他从高一远离家乡到重庆城读书后,都是一个人照顾自己,没有人陪读。“我就是专心把书读好,其他的什么都没管。”何川洋也首次报出了自己各科的分数,“语文121分,数学145分,英语131分,文综262分。加起来就是659分,没有任何加分。”

  “何川洋没有享受到加分,民族身份的事情与他没有关系。”据何业大描述,自己原来独自在乡镇上班带着儿子何川洋,很辛苦,后来是其妹妹何业清从外面打工回来后帮其带儿子。“民族是我妹妹办理的,当时我还不是招办主任。”

  6月28日,何川洋涉嫌身份造假事件有了进展,经过重庆市公安局和市民政委协调,包括他在内的31名重庆考生的少数民族身份已经得到了纠正。这30余名高考考生也因此取消了他们20分的高考加分。

  6月29日,巫山县委召开常委会,对何川洋少数民族成分变更违规问题作出处理决定。决定对责任人万民强、何业大作出免职处理。同时,对何川洋母亲卢林琼予以停职反省。

  身为巫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县编办主任的卢林琼,感到很亏欠自己的孩子。“这事错在父母,不要株连孩子。”在卢林琼看来,儿子的分数都是实打实考出来的,孩子没错,就不要取消他的录取资格了。巫山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张成万证实,何业大夫妇的确是在重庆市纪委要求各区县自查自纠的时候,就主动承认了错误。

  据了解,由于何川洋是巫山县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个重庆高考“状元”,巫山县政府本来准备给予其重奖,但目前何川洋陷入“民族成分造假风波”,也让政府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现在奖也不是,不奖也不是。”巫山县一位人士说。

  渐行渐远的大学梦

  何川洋意料之外的事情还远没有结束,因民族身份作假,其所报考的北京大学已正式决定放弃录取他。而此前,北大一度和他签订了预录取协议。

  北大招办主任刘明利7月2日告诉记者,随着全国各地高考录取工作启动,教育部规定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考生和违规录取的考生,一经查实,取消其录取资格,已入校的不予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对违反招生规定的高校予以下一年度限制招生、暂停招生等“红黄牌”处理,并追究主管领导责任。刘明利表示,依照教育部的规定,北大作出了放弃录取何川洋的决定。 “希望所有考生以此为诫,做诚信之人,行正义之事。”北大招办表示,鼓励何川洋同学积极面对现实,从自身找原因,改过自新,努力在今后的道路上不再犯原则错误,做一个真诚正直的人,未来的道路上北大依然欢迎他。

  而此前报道对何川洋有兴趣的香港大学也正式决定不予录取。7月3日,港大中国事务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港大拒录主因是何川洋英语水平未达录取标准,而并非其民族身份造假。

  之前有媒体报道,何川洋母亲透露,香港大学曾给他们打过电话,邀请何川洋前往港大读书,表示不受内地录取之限制。于是北大放弃录取消息发布后,不少人都在观望,港大是否会向何川洋伸来橄榄枝。

  “港大提前和何川洋沟通的消息是失实的,我们听后觉得很奇怪。”这位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30日为止,港大没有和何川洋及家人接触过,30日当天他主动和港大接触。但港大面试后认为,按港大录取标准,何川洋处于一个边缘位置。最后港大有关部门讨论后表决,最终决定不录取何川洋。“民族身份造假有一点影响,但并非主要原因。”

  目前,重庆市招办等部门对社会有关“是否取消民族成分造假学生录取资格”的疑问,尚未明确表态。

  重庆市监察局牵头组织市公安局、市民宗委、市教委和市招办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公布了对31名造假考生的处理意见,目前尚处于考生加分资格公示期间,其行为尚未构成加分事实,鉴于此,取消31名考生享受聚居地少数民族高考招生加分资格。7月9日,重庆市高考录取工作将正式开始。届时,关于“何川洋等造假考生录取资格是否取消”的疑问,有望水落石出。也许,何川洋的大学梦正离他越来越远。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漩涡 C0006 何川洋:“高考加分”的迷失者 本版撰述: 本报记者 徐健 2009-7-6 钱江晚报c00062009-07-0600010;钱江晚报c00062009-07-0600003;钱江晚报c00062009-07-0600013;钱江晚报c00062009-07-06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