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6版:人文
3  4  
PDF 版
· 张静初很嗲 徐帆很劳心
· 要不要出手?藏家纠结ing
· 中国人要给老外明星颁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市场回暖,收藏者心痒难奈,六次变卦终放弃
要不要出手?藏家纠结ing
  本报讯 浙江皓翰春拍昨天在杭州落槌。吴昌硕的《国色天香图》从30万起拍,一路喊价到90万成交,场面异常激烈。不少买家彼此招呼:“看来,精品还是扛得牢的。”

  浙江皓翰国际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蒋频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以来,收藏品市场在回暖,但这是对于好作品而言。“现在市场对于精品的需求很旺,可是很多藏家却不太甘心这个时候出手。”蒋频说,为了这次春拍他准备了大半年的时间征集藏品,“他们一会要卖,一会又要观望。我们就只能一趟一趟跑。”看来,藏家们的心情还是挺纠结。

  纠结一:

  不能确定现在是不是好时机

  5月份,我们获得信息,香港有位姓邵的老先生藏有几千件古书画。我和公司里另外一个员工当天就打了“飞的”过去。不愧是几十年的老藏家,他家里有很多精彩的藏品,齐白石的书画较多。当然,东西多了,也有些鱼目混珠的。我们对其中数十件精品很感兴趣,想带回杭州。老先生虽然很客气地接待了我们,但也很客气地拒绝了我们。那天谈了一下午,对方表示对市场的行情没太大把握,还要再想想。

  我们回到杭州后还是不甘心,过了一个多星期,又买了机票飞去香港找他。这回,老先生的口风有些松动了,因为那阵子嘉德的春拍总成交额超过五亿,估计他心里还是痒痒。

  不过,他告诉我们:东西自己是想出手的,但万一以后形势还要好,现在出手怕太早。老先生提出要亲自来内地的拍卖会看一看。我们给他准备了机票,带他去上海转了转。

  老先生回香港前,还是没给个准信。我们以为没戏了。结果, 第二天他就打了电话过来,说要出手50件藏品。我们又“飞”了过去。50件藏品这次也在我们春拍上亮相,成绩不错。

  纠结二:

  出手似割肉,狠不下心

  这个藏家在杭州圈内没什么名气,但是当我们到了他家,看到那些藏品的时候,整个神经都兴奋起来。那可都是一流的大家作品啊!有“清末海派四杰”之一的虚谷的四尺枇杷图,任伯年的精品人物,吴昌硕的泥金扇面等等。

  我们六次上门请教,对方每次都表示要再观望一阵子。曾经有几次动过心,但当我们站在他家门口时,他又摆摆手,舍不得拿出来。

  我们也理解藏家们的纠结心情。谁不想让自己的东西拍个好价钱?可是市场的东西大家都拿不准。再说了,他们和藏品也有好多年的感情了,每个藏品收来都很不容易,一个藏品一个故事。东西出手,钞票拿到了也有种失落感,那种感觉相当于“割肉”。

  纠结三:

  “割了肉”,眼泪都快掉下来

  接下来我要讲的就是一个藏家“割肉”的经历。对方是个嘉兴老板,企业生意风光的时候,用闲钱置买了很多好东西,前段时间资金周转不过来,就想出手一批。但就怎么也下不了手。为什么?那些东西都是用他的命买来的。

  当年他从别人那里收了一批书画,很便宜。对方第二天就反悔了,威胁他还出来。他不肯,对方就找了黑社会绑架他。幸好后来没出什么事情,书画还是保留了下来。出手前,他也找了我好多次“谈心”,说不知道以后拍卖市场的形势会怎么样。最后,他还是不想错过现在“回暖”的时机,拿了一批参加了这次我们公司的春拍。“割肉”啊!我看他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本报记者 屠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B0016 要不要出手?藏家纠结ing 2009-7-6 48257178002CE175482575EA002D96DA[A1-屠悦≈B1-屠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