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1版:杭州新闻·本塘口水
3  4  
PDF 版
· 阿囧日记之 狐假虎威
· 上早教班,一次性付款2万元
· 上兴趣班,报名队伍绕操场三圈
· “节节高”没见掉了
· 别看“尾巴”小,开宝马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节节高”没见掉了
  “节节高”是什么?呵呵,这个问题,现在的那些小青年恐怕十有八九是回答不上的。

  要是在老底子,你们家乔迁之喜了,这件东西可是要最先搬进屋的哦。为啥?是因为这名字吉利,那叫讨彩头。那么,到底“节节高”是啥西呢,其实,这东西原本家家户户都有——两根留着一节节枝桠叉的长竹竿。要晒衣裳的时候,就一左一右往墙上一靠,再在上面搁上一两根不留一点枝桠叉的长竹竿——晾竿,就好晒衣裳了。你看看这两根节节高,那些枝桠叉就是一节比一节高地长在竹竿上的,所以,这名字也就越叫越顺溜了。

  算起来,这两天快“出梅”了。住在底楼的人家,屋里厢的衣服被褥,不拿出屋外去晒晒太阳吹吹风,便会发出一股子霉味,家里的老人们便会说,要“晒蒸”(要念“镇”)了。这要在老底子,到了这时节,只要是有太阳的日脚,巷头巷脑高高下下的墙边,到处架着节节高,把家里的“底子”都晾出来了。这时节,哪家穷哪家富可是一目了然:家底子殷实的,晒出来的是狐皮袍子,熊皮褥子,华达呢的中山装……家境贫寒的,晒出来的只是“鼻头红血都撞得出来的”老棉花胎,以及单位里发的舍不得穿的劳动布工作服。但不管贫富,家里都会有很多东西要“晒蒸”的,这时节的节节高,可成了紧俏货,要用时,四邻八舍都会走家串户借晾竿和节节高。

  旧城改造后,杭州城里纵横交错的巷子少了,长巷深墙门里的井埠头没了,放着很多“担桶”的公共自来水龙头没了,不用说,在井埠头或水龙头边洗衣的少妇也成了一幅还算不上古老的历史画卷。而打上了这一段历史印记的节节高,也就在这一段城市生活的嬗变中“没见掉了”。

  朱成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本塘口水 A0011 “节节高”没见掉了 2009-7-7 钱江晚报a00112009-07-070003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