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6版:人文
3  4  
PDF 版
· 追思季老
学生们提前5小时静候
· 小徐娇自己道儿也蛮老
· 你见过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吗
· “人口日”也可以艺术地呈现
· 罗志祥自曝
那年买不到杰克逊台湾演唱会的票
我一直坐门口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北大,各界人士哀悼追忆大师风骨
在杭州,热爱季老的读者说,对他最好的纪念就是读他的书

追思季老
学生们提前5小时静候

本报通讯员 黄月悦 本报记者 陈桔
  本报通讯员 黄月悦 本报记者 陈桔

  大师离去,哀思何处寄?昨天中午1点10分,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门外排起了百米长队,人们手持鲜花,等待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季羡林先生追思会。据北京大学治丧工作组透露,季老在京的学生们昨天下午集体参加了北大的吊唁活动,一些学生提前5个小时就开始等候。

  据悉,即日起到7月17日,北大在百周年纪念讲堂纪念大厅设立季羡林先生灵堂,每日9:00—17:00开放,接受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吊唁。

  各界人士齐聚北大,哀悼追忆大师风骨

  灵堂中,哀乐低回,季羡林先生在相片中微笑。季老的儿子季承带着家人为父亲遗像献上了花篮,向遗像三鞠躬。

  虽然季羡林生前请辞大师的桂冠,但是,在人们的心中,他就是实至名归的真正的大师。昨天参加吊唁的季老学生、中央某部的李英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季老是永远难忘的,高山仰止,常人无可比肩,应该发扬他爱国家、爱自己的学生、爱事业的精神。98岁高龄仍没有停过自己的笔,一直在写,一直在思索,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

  82岁高龄的北大教授、北大原东语系党总支书记贺剑城和季羡林先生是十多年的同事,昨天也参加了追思会。贺剑城回忆道:“季先生对待学术、工作非常严谨,对自己和别人要求都非常严格。他精力过人,每天到单位非常早,有时竟然会提前三个小时到。”

  一代宗师,风范永存。北大的学子们对这位北大的标志性人物的离去表示哀悼、尊崇和留恋。一名北大学生说:“他的离去是中国的一个损失。我们都非常尊敬他,他是我们的榜样。季老,我们永远记住你。”

  热爱季老的杭州读者说,对他最好的纪念就是读他的书

  季老是著名的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的学者和作家。年届九十高龄,住在医院里,他还每天6点起床,用几年时间完成了《病塌杂记》。在书市上,季老也是中国特别丰产的作家之一,图书品种很丰富。

  现在书市也特别讲究“快速反应”。杭州庆春购书中心副经理朱恒说,前天,网上季羡林先生逝去的消息一出来,他们就开始忙着备货,第一时间在书店的醒目位置开设了季羡林图书专区。昨天,热爱季羡林的读者果真陆续赶来,纷纷下单,一天下来,动销了12个品种,33本,这个成绩比平时翻了近2倍。

  最受欢迎的是被列入杭州市教委与杭州市新华书店共同推出的青少年暑期推荐书目的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季羡林散文》,一下销出18本。“季老的思想深度、勤奋坚强和人格魅力都是孩子学习的好榜样,除了推荐的《季羡林散文》,我还为女儿买了季老的《我的人生感悟》、《病塌杂记》两本书,希望她能多受熏陶。”带着女儿逛书店的杨女士说。初中生小黄也提了一袋子季老的作品,“季老先生小时候家里很穷,饭都吃不饱,却成了中国的大师。他去世了,对他最好的纪念就是读他的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B0016 追思季老
学生们提前5小时静候
本报通讯员 黄月悦 本报记者 陈桔 2009-7-13 钱江晚报b00162009-07-1300003;钱江晚报b00162009-07-1300004;钱江晚报b00162009-07-1300015;48257178002CE175482575F10041D400[A1-陈桔≈B1-屠晨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