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个“P”,得把纸吹动才行
“微笑”语言矫正班开课喽
本报讯 “大家拿着一张纸,放在嘴前面,发‘P’的时候,气流要急一些、冲出嘴巴,能把纸吹动才对。”在微笑慈善医院的教室里,来参加语音矫正活动的家长和孩子都张大了嘴巴,挺起胸膛,认真体会着气起丹田,冲出嘴唇,吹动纸张的感觉,一时间整个教室响起一片“b”、“p”声和纸张响动的声音。
昨天上午,杭州微笑行动慈善医院针对先天性唇腭裂的患者和没有先天性的功能缺陷、纯粹是语音发音不良的儿童的(本报7月8日A11曾有报道)第一期培训班正式开班,共有腭裂术后患者9名,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6岁。
受训的每一位唇腭裂患者和他们的家长,都有自己的故事,故事里更多地读出了家长的良苦用心。
总是低着头不敢大声练习的高晓寒,一个人从江西上饶赶来,今年读高一的他第一次出远门。因为家里没钱,他去年才做了腭裂手术。他说:“是姐姐到义乌打工了一年,才攒下钱做手术。”长得很清秀的男孩低声地告诉记者:“我很怕自己学不会,辜负了姐姐的心意。”
从台州赶来的陆女士带着已经读初一的儿子小池,她是 全课堂听得最认真的家长,为了带儿子来矫正语音,陆女士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孩子5岁才做的手术,我总觉得亏欠他。”陆女士说着眼泪都掉下来,医生告诉她,小池的咽喉闭合刚好是临界点,如果三个月内不能训练改正发音,就要再做一次手术,“这个时间太紧迫了,我怕他再做一次手术,孩子太可怜了。”
昨天开班的培训班,是微笑慈善医院今年暑期的第一期,为期三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还将有两期培训班举行,后两期培训班将主要针对正常人群的发音矫正。
本报记者 黄莺
本报通讯员 魏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