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16版:国际新闻

“我们的根在中国”

——专访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

  “我们都是奥巴马总统的阁僚,同时我们也是美籍华裔。我们的根在中国。”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语调平静地谈到他和另一位美籍华裔高官——商务部长骆家辉与中国的渊源。

  盛夏时节,朱棣文与骆家辉16日上午驱车来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的“未来之家”节能建筑示范园,参观美国公司在此兴建的“美国之屋”零能耗住宅项目。在详细了解了房屋的结构、建材和建设情况后,朱棣文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接受专访。

  访华传递信息:

  美中关系非常重要  

  “我和骆家辉部长是好朋友,一听说对方要来北京,我俩不约而同地说:咱们一起来吧。”朱棣文微笑着说。

  作为第二代和第三代美籍华人,朱棣文和骆家辉各自具有独特的个人经历:朱棣文生于学术世家,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骆家辉三代人在美勤奋打拼,他本人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人州长并曾获连任。两人就任部长后的首次正式访华也因此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有中国媒体将其喻为“最亲切组合”。

  事实上,作为美国政府高官,朱棣文和骆家辉此次联袂来访将肩负与中国政府讨论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的重任,同时也将为本月底在华盛顿举行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的下次会晤进行铺垫。

  “我俩一起来到中国,就是要向世界传递这样一个信息:美中关系至关重要。两国的合作涉及到国际安全、科技合作和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对我而言,此次访问就是要与中方共同合作降低能耗,并实现我们两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向可持续利用能源发展模式的转变。”朱棣文说。

  美中两国

  需加强合作节能减排

  美国和中国都是大国,两国的碳排放总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因此需要共同合作,进一步减排降耗。朱棣文表示。

  美国能源部希望与中方合作,联合两国的力量共同推广节能理念,探讨如何建设节能建筑和清洁电厂,尤其是如何利用碳捕获技术使煤的使用更为清洁。“如果这些理念和技术得到推广,那么中国可以在国内使用这些技术,美国也同样可以在自己的国家使用。”

  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应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表示理解,认为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发展中国家各方面条件都相对较弱,“他们提出这样的要求完全正确”。  

  寄语青年学子:

  想想对社会有否助益

  被问到自己职业生涯中最自豪的时刻,朱棣文犯了难。他没有提到自己于199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只能说我最引以为傲的是过去6年中所做的一切。”

  2004年8月,朱棣文开始担任美国能源部属下的加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实现从一个科学家向科研管理者的转变。

  “在那之前的几年,我逐渐意识到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有意识地转变角色,离开舒适的斯坦福大学教授职位,转向引导科学家,现在则是大众,来解决这些问题。”朱棣文回忆说。“现在是行动的时刻了。如果我们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不采取措施,那么50年到100年后,我们现在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将逐步显现。”

  对于以他为榜样的中国青年学生,朱棣文充满期待地说:“不管你们一生中做过什么,都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并对自己想要做的事充满激情。”

  “当你日渐老去,回顾自己的一生,那不应是用你曾获得的财富来衡量,比如赚了多少钱或者挖到多少桶石油,而是应该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你到底做了些什么?你是一个好人吗?你是一个正派的人吗?你是否获得了某些能力,并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钱江晚报 国际新闻 b0016 “我们的根在中国” 2009-07-17 48257178002CE175482575F5004B266E[A1-新华社记者≈B1-郭云青] 2 2009年07月17日 星期五 “我们的根在中国” IdPh ——专访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 UrlPh

  “我们都是奥巴马总统的阁僚,同时我们也是美籍华裔。我们的根在中国。”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语调平静地谈到他和另一位美籍华裔高官——商务部长骆家辉与中国的渊源。

  盛夏时节,朱棣文与骆家辉16日上午驱车来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的“未来之家”节能建筑示范园,参观美国公司在此兴建的“美国之屋”零能耗住宅项目。在详细了解了房屋的结构、建材和建设情况后,朱棣文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接受专访。

  访华传递信息:

  美中关系非常重要  

  “我和骆家辉部长是好朋友,一听说对方要来北京,我俩不约而同地说:咱们一起来吧。”朱棣文微笑着说。

  作为第二代和第三代美籍华人,朱棣文和骆家辉各自具有独特的个人经历:朱棣文生于学术世家,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骆家辉三代人在美勤奋打拼,他本人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人州长并曾获连任。两人就任部长后的首次正式访华也因此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有中国媒体将其喻为“最亲切组合”。

  事实上,作为美国政府高官,朱棣文和骆家辉此次联袂来访将肩负与中国政府讨论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的重任,同时也将为本月底在华盛顿举行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的下次会晤进行铺垫。

  “我俩一起来到中国,就是要向世界传递这样一个信息:美中关系至关重要。两国的合作涉及到国际安全、科技合作和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对我而言,此次访问就是要与中方共同合作降低能耗,并实现我们两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向可持续利用能源发展模式的转变。”朱棣文说。

  美中两国

  需加强合作节能减排

  美国和中国都是大国,两国的碳排放总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因此需要共同合作,进一步减排降耗。朱棣文表示。

  美国能源部希望与中方合作,联合两国的力量共同推广节能理念,探讨如何建设节能建筑和清洁电厂,尤其是如何利用碳捕获技术使煤的使用更为清洁。“如果这些理念和技术得到推广,那么中国可以在国内使用这些技术,美国也同样可以在自己的国家使用。”

  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应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表示理解,认为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发展中国家各方面条件都相对较弱,“他们提出这样的要求完全正确”。  

  寄语青年学子:

  想想对社会有否助益

  被问到自己职业生涯中最自豪的时刻,朱棣文犯了难。他没有提到自己于199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只能说我最引以为傲的是过去6年中所做的一切。”

  2004年8月,朱棣文开始担任美国能源部属下的加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实现从一个科学家向科研管理者的转变。

  “在那之前的几年,我逐渐意识到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有意识地转变角色,离开舒适的斯坦福大学教授职位,转向引导科学家,现在则是大众,来解决这些问题。”朱棣文回忆说。“现在是行动的时刻了。如果我们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不采取措施,那么50年到100年后,我们现在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将逐步显现。”

  对于以他为榜样的中国青年学生,朱棣文充满期待地说:“不管你们一生中做过什么,都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并对自己想要做的事充满激情。”

  “当你日渐老去,回顾自己的一生,那不应是用你曾获得的财富来衡量,比如赚了多少钱或者挖到多少桶石油,而是应该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你到底做了些什么?你是一个好人吗?你是一个正派的人吗?你是否获得了某些能力,并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SourcePh Pictur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