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时评

“打球的自由”
才是核心竞争力

  在《参考消息》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肩题:外电评我男篮亚锦赛失利,主题:中国球员缺少打球的“自由”。谁不让中国球员打球了?在中国,打球的自由都没有了?这也太妖魔化了吧?读下去,才知道不是这个意思。

  报道中,提及“打球的自由”的是末尾两段:

  伊朗教练马蒂奇也注意到了东亚与西亚的球队在打法上的不同。他在谈到中国球队时说:“他们像在军队里一样。在篮球这项比赛中,球员必须有打球的自由。”

  “球员们面对很大的压力……但没有人关注给予球员自由这项艰苦的工作。他们很怕犯错。” 

  到底是旁观者清。马蒂奇点中了中国体育的一个死穴:刻板,压抑球员的个性与创造力。不仅是篮球,足球更是这样。几十年来,都在争论打法,一会儿主张巴西技术流的占上风,一会儿又学欧洲人的全攻全守了。一会儿说边路进攻更适合中国人,一会儿又强调中路突破了……总之,折腾得紧。殊不知,不管什么打法,如果不给球员发挥个性的空间,打球没有灵感,只知道机械地执行所谓“战术纪律”,永远打不出好看的球。

  懂得并能践行“打球的自由”这个观念的体育官员与教练,在中国太少了。好不容易来了个米卢,把“打球的自由”的观念带进了中国体育,却被视为另类。他说“态度决定一切”,而对国人来说,“态度”不过是表面文章;他的“网球训练法”,被视为杂耍,其解放球员个性的苦心,既不被理解,也不被容纳,米卢与中国足协的冲突,看起来是对球队控制权的争夺,本质上的分歧,是用什么观念来训练球员。

  但是,也不能全怪我们的体育官员。他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不提倡个性的,他们自己缺乏创造精神,当然也无法容忍球员有个性,自然也就打造不出灵感四射的球队来;他们自己没有体会过“打球的自由”所带来的快乐,自然也就不会懂得,“打球的自由”对人的个性发展有多重要。所谓“打球的自由”,就是一个人在他所从事的职业里,他的智慧、才情、创造力能够被充分激励出来,尽情发挥,从中感受到一种人生幸福,其具体内容包括职业尊严、自信、成就感等等;一个国家,只要有一半职业人拥有这种幸福感,这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将令全世界感到敬畏。

  若不是姚明因伤缺席亚锦赛,中国男篮也许还能留住一点体面,但是,一个体育项目乃至一个国家的体育,要靠这样的偶然因素来“争光”,是不是太可怜了一点?

  如果马蒂奇的评价能对中国的体育官员乃至中国教育的决策者有所启发,那么,中国男篮功莫大焉。


钱江晚报 时评 a0016 “打球的自由”
才是核心竞争力
■戎国强 2009-08-23 钱江晚报a00162009-08-2300029 2 2009年08月2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