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规:班主任有权适当批评学生
这在即将开学的宁波中小学里引发热议
批评学生天经地义
侮辱体罚就过了头
本报讯 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昨天下午,多名中小学班主任告诉记者,在学生权利意识日益觉醒的当下,他们非常欢迎该规定的出台,但是如何才算“适当”,有待于行政主管部门给出更明确的界定。
如何才算“合理”
班主任各有说法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几乎所有班主任从理论上都认为所谓“适当”,前提必须是尊重学生,不侮辱人格,不伤害人身安全,但在具体怎么才算“适当”的问题上,班主任间分歧挺大。
宁波市职教中心老师傅红认为,社会上不可能全是和风细雨式的批评教育,老师仅仅指出问题,学生就无法承受,进了社会怎么办?
鄞州中学朱云芳老师是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他认为,目前的教育环境过分强调了学生权利,有些矫枉过正了,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都允许对犯错的学生进行轻微的身体惩罚。
海曙中心小学的茆苑师老说,孩子年龄尚小,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很有可能伤害了学生,给他造成永久性的心理阴影。她主张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
傅红说,《规定》让老师在以后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中更有底气,她非常欢迎。但究竟怎样才算“适当”,还有待于行政主管部门给出更明确的界定。
学生理解批评拒绝体罚
学生如何看待班主任的批评?刚从效实中学高三毕业的小忻告诉记者,其实学生心里也理解老师“批评教育”的良苦用心。
“到了高三,特别觉得老师批评是应该的,而且很正确。每次他说完,我们就会特别用功,好像再不努力会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很多人。”小忻说。
记者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老师的批评能够理解,但对于罚站等带有体罚性质的“批评”,学生们态度一致地认为:绝对不能接受。老师在批评中措辞严厉些可以理解,但如果侮辱了人格或者夹杂着情绪的发泄,则无法接受。
家长们如何看待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周先生的孩子今年读高一,他告诉记者,自己还是相信老师的,毕竟现在老师的素质都不错。“只要不是出于恶意,教师还是严格些好。”
批评学生要因人而异
宁波大学教育学院陶志琼教授认为,《规定》给中小学班主任包括普通教师打了气。学生有过错,教师不指出批评教育,那不是明显的渎职吗?
陶教授说,不管什么样的学生,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教师要爱学生,心中有爱就能找到最适当的方式。
本报记者 周皓亮
本报见习记者 倪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