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上海的建国路 感觉真的不一样
走访记者:郑琳
上海建国路曾经是法租界的边缘地带,仅从沿路的建筑就能看出欧洲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的交融,法式花园洋房和中式石库门里弄相间,“小资情调”相当浓郁。经过上海社科院教授的指引,记者重点寻访了建国中路路段,并在155弄意外发现了田子坊这个集文化、历史、时尚为一体的艺术街区。
在这里开店的都是“外来”者,其中不乏先锋艺术家和外国人,而住在这里的老居民则都是典型的上海人。比如记者采访的居委会主任王芸珍,其父辈是20世纪初叶法租界地区的白领,家境富裕,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而祖上是更有家底的官宦。到王芸珍这一辈,他们经历了从民国到解放,60多年风雨变迁。于是今天在田子坊开店的商人和住在这里的老居民就成为从不同层面见证历史的对象。
北京的建国路有着跟上海截然不同的气场。作为中国的首都,追寻北京的历史就好像在读一部“正史”,而建国门地区又紧靠天安门,这一带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密集的历史印记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这也给记者的采访造成相当的困难,因为重点太多,无所适从。并且中国社科院、北京档案馆等国家级行政单位此时都无法提供足够细致的信息。几经周折,最后还是在建国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那里获得了最有价值的资料,并采访到北京火车站建站工程师。这位76岁的老同志为记者详细描述了北京站的建站情况和之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