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23版:欢腾浙江

陈建国,1949年1月20日出生于杭州

改革给了机会 国家给了富裕

  相熟的朋友总是好奇地问他:陈建国,你出生在1月,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呢,你父亲真是神人啊,未卜先知!陈建国总是笑笑:“其实我本来不叫陈建国。”

  陈建国的父亲原是一家运输公司大队长,母亲是丝织厂的工人。父母到了三十岁才生下他,起初取名“宝宝”。“这个名字老是被同学取笑,太俗气。大姑父说我是1949年出生的,要么干脆叫建国,和新中国共同成长,有纪念意义。名字就这样改过来了。”

  “家里最艰难的时候是1962年,那时父亲没了工作,凭母亲一人养起全家,我共有兄弟姐妹6人,可以想象当时的生活多么不容易了。”初二时,陈建国放弃了学业,到杭州自动材料厂学做钳工,帮衬家里。

  “15元,那是我挣的第一笔工资,给弟弟妹妹交了学费。”虽然过去了42年,第一笔工资还是令陈建国很自豪。因为勤奋好学,他是厂里的技术能手,在厂里当了25年的钳工。

  改革开放以后,陈建国嗅到市场经济的气息,想尝试着涉足其他行业。经过市场调研,他发现安徽公路多、山路多,出行基本靠汽车,但当时做汽车刹车片生意的人寥寥无几。“因为原先工作的关系,认识了不少人,也了解了进货渠道和销售渠道,而且自己还懂这方面的技术。”1986年,陈建国和朋友在安徽宁国开了一家汽车刹车片公司。

  1990年,他又和朋友开了一家装潢公司,两家公司齐头并进。现在,陈建国是上海一家电器公司的杭州负责人。“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了,可我还是闲不住,要老当益壮。”陈建国笑着说。

  总结60年走过的历程,陈建国说,是改革开放给了他机会,是国家给了他富裕。能和新中国同成长,他感到特别幸运、特别幸福。“现在的生活很丰富,真的是心满意足了。”去年,陈建国还和兄弟姐妹六人一起相约去北京,爬长城、逛鸟巢、游水立方。“这在过去是做梦也不敢想的。”

  本报通讯员 朱琳

  本报记者 徐建国 


钱江晚报 欢腾浙江 a0023 改革给了机会 国家给了富裕 本报记者-徐建国-杭州新闻部-钱江晚报 2009-10-01 nw.D1000FFN_20091001_7-a0023 2 2009年10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