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d0003版:人文·文娱

走读浙江非遗活动来到宁海,小资教母陈丹燕说:

想写十里红妆的小说

  红轿、红床、红柜、红箱……朱漆泥金,光艳绚丽,绵延数里的迎亲队伍一路炫耀着喜庆与奢华。这就是旧时浙东地区大户人家嫁女的壮观场面,亦被称为“十里红妆”。昨天,参加“走读江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读活动”的专家到了宁海,花了整整半天时间参观了十里红妆博物馆。这是目前国内展出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十里红妆博物馆。

  “馆内展出的1650件红妆藏品均来自民间,是我花了20多年的时间奔走于浙东的乡镇村野之间,从所收集整理的数万件红妆遗存中挑出的精品。”博物馆的主人何晓道说。

  擅长写女性题材的著名作家陈丹燕就对十里红妆特别感兴趣,到了宁海以后,她不仅连夜就自己一个人跑到博物馆去一件一件地仔细研究,甚至还打算创作一部与十里红妆相关的作品。“我想写一部19世纪末的小说,会涉及到旧时女性的婚姻贞洁、家庭伦理、日常生活等,十里红妆让我对江南老式婚嫁有了一个基本而又全面的了解。”陈丹燕指着一个多处装饰有石榴图案的清初面盆架说:“石榴的装饰在红妆器物中随处可见,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传统中国家庭对于多子多福、传宗接代观念的诉求。” 

  当看到那些精工细作、雕龙刻凤的缠脚架时,陈丹燕说她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如此美丽精致的物品竟是旧时对妇女肉体无情摧残的手术台,也是她们在特定历史时期作为女性争取社会地位,萌生荣耀与美丽的明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的红妆器物被作为旧文化、旧习俗的代言,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对于这种传统文化传承链条的突然断裂,何晓道表现出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与遗憾。“我曾是一个商人,可如今却做着与文物保护相关的工作。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本来不该我做的事,现在做了自然感到很累;有些事情既然已经在做了,就要坚持做下去。”


钱江晚报 人文·文娱 d0003 想写十里红妆的小说 本报记者-王湛-文艺新闻部-钱江晚报 2009-11-12 nw.D1000FFN_20091112_2-d0003 2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